美團點評上市傳聞又有新進展傳出,有報道稱,美團點評計劃本月22日提交香港IPO申請,募集金額60億美元。對于上市種種傳聞,美團點評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不予置評”。對于美團點評上市一事,業內專家稱,在多元化業務還未完全整合之前,美團點評就啟動上市步伐,有點操之過急,并稱,上市后,美團要保持自身優勢,打通各個業務,形成一體化的服務十分重要。
22日遞交上市申請?
日前,關于美團上市的傳聞越來越多,且更多細節消息傳出。6月13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自香港聯合交易所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的上市申請以來,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的熾熱氣氛升華。市場傳言,美團點評最快本月底提交在港上市的申請,擬集資約470億港元(約合380億人民幣)。
彭博社6月12日也引述多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美團點評最快本月底在港提交上市申請,初步計劃集資60億美元(約合380億人民幣),預計在今年9月或10月正式掛牌。此外,外媒The Informa-tion日前也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美團點評將于6月22日向港交所遞交申請表,最快會在今年9月在香港IPO,估值600億美元。路透社也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團點評已選擇美林美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赴港IPO做準備。
另有媒體昨日報道,美團正式完成了為期一周的Pre-A1 Marketing,即港交所交表前與國際投資者的初步溝通。美團的主承銷商為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和華興資本,然而摩根士丹利因為可能參與“滴滴”IPO,被美團嚴重警告,并不被允許參與本次的Pre-A1 Marketing。
美團點評對上市傳聞不予置評
南都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美團上市端倪出現在2016年下半年。據報道,在2016年國慶節前,美團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發內部郵件,稱公司將開始追求盈利性增長,因此未來銷售團隊將不再以交易額作為衡量指標,而是以營收作為業績。這意味著,美團開始從追求規模增長轉向追求盈利。外界對這一信息的解讀是,美團上市已經提上時間表,開始做財務數據給上市鋪路。
然后從今年初開始,就有市場傳言稱,美團點評會在2018年內赴港上市,不排除在內地發行CDR的計劃,隨后關于美團點評上市的細節報道越來越多。
對于上述種種上市傳聞,美團點評曾多次回應南都記者稱,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資料顯示,美團網是2010年3月4日成立的團購網站,2015年10月8日,大眾點評與美團網宣布合并,改稱美團點評。截至20 17年底,美團點評2017年年度活躍買家數增長到3 .2億,2017年活躍商戶達到437萬,2017年GMV(即成交總額)突破3600億元,線上日訂單量峰值超過2700萬,額外的還有線下超過700萬單的交易。
被指太急于上市
對于美團點評的上市選擇,餐飲業分析師、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認為,這步棋有點急,“美團點評在收購摩拜單車后,實際上把布局撐大了,可以說是在生活服務的‘食住行’做到全覆蓋。但現在還需要時間去做資源整合,現在為實現上市這個目的,只是有規模,但還沒有做出規模效應。因為網約車、旅游這些業務現金消耗大,盈利模式還不清晰,僅靠剛剛穩定的外賣業務是很難拉動的,搞不好還可能演變成了拖累主營業務的包袱”,他解釋稱。
那美團點評為何要上市呢?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分析稱,眼下,美團業務線越鋪越廣,且各項業務均面臨激烈角逐,也正是因為這種大肆擴張,美團需要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持。
另外,南都記者發現,在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騰訊領投的40億美元融資時,外界便分析認為,前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后有多方資本帶來的盈利壓力,美團突破窘境的唯一出路是———上市。梳理美團系列融資歷程可知,美團、大眾點評、合并的新美大,十幾輪融資下來,整體融資總額已達近百億美元,有三十多家投資機構參與。
各業務間缺乏“連接器”
有報道梳理美團點評的發展歷程顯示,2013年以前餐飲平臺屬千團大戰階段,2013年到2015年則是“T字戰略”階段,在團購這一“橫”之下,美團業務加速擴張,尤其是在2015年與大眾點評合并組建新美大開始,業務架構體系不斷調整,被外界指是走向一條“大而無邊際”的道路。據不完全統計,這三年間,美團涉足的品類有電影、外賣、餐飲、酒店、景區門票、親子、婚慶、實物電商、KTV、麗人、母嬰、保潔等十余類。爾后經過多次調整,2017年1月,美團點評以內部信的形式,宣布餐飲、酒旅、綜合(餐飲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務)三駕馬車形成,開啟“三駕馬車”戰略,新增業務只有四項(打車、民宿、共享充電寶、掌魚生鮮),但無論哪項都圍繞餐飲、酒旅、到店綜合展開。日前,南都記者曾報道,美團點評將掌魚生鮮升級成小象生鮮,并宣布小象生鮮是其旗下生鮮零售業務唯一品牌。
通過美團點評的發展歷程可知,其業務范圍過廣一直被外界詬病。陳禮騰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團點評的一系列動作證明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綜合性生活服務電商平臺。他認為,盡管美團點評的業務覆蓋廣泛,但各個業務之間尚缺乏較完善的“連接器”,上市后,美團要想保持自身優勢,打通各個業務,形成一體化的服務十分重要。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