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人為滴滴踩下了一腳急剎車。 在經歷了多日的事件發酵后,8月28日,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和總裁柳青終于向公眾發出了道歉公告,里面提到,“滴滴將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輿論關注的焦點開始轉至新的熱點事件,然而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多部委及十幾個城市管理部門相繼約談滴滴,責令其全面整改順風車業務,甚至或可能撤銷經營許可證或下架APP等,而交通運輸部則再次發文苛責滴滴“致歉還是淺層次的,公司尚未真正吸取血案的教訓”。 滴滴危機持續發酵和擴大,而滴滴順風車一再發生安全事件,其產品的“社交”理念成為眾矢之的,在資本挾持下狂奔。 在滴滴的C2C模式中,資本的力量助推這家以出租車起家的互聯網打車軟件公司,在過去的六年里走過了國內共享出行領域“浴血奮戰”的補貼時期,并通過合并快的和Uber中國兩大競爭對手拿下九成市場,穩穩守住一家獨大的行業格局。 正如互聯網資深分析師丁道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滴滴順風車事件勢必放緩公司IPO的進程,并導致其估值大打折扣,進而反噬資本這一核心驅動力,但對于身處事件漩渦中心的程維和柳青,即便祭出“順風車無限期下線”這一頗具“斷臂求生”意味的舉措,關于滴滴自身管理及價值轉變卻是他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規模效應驅動 在滴滴引發社會關注的兩起兇殺事件中,滴滴順風車的社交產品設計理念均成為眾矢之的,而在這種社交理念的背后,卻與滴滴的模式有著關聯。按照外界觀點認為,滴滴核心競爭力是通過大量資本構建出規模效應和技術壁壘,是典型的C2C雙邊商業模式,其規模效應是司機端和用戶端的共同作用,即前者規模越大,后者的體驗越好,反之亦然。 在司機資源更為有限之下,滴滴的出行模式顯然更偏向于司機端,這也是滴滴看中順風車社交屬性的一大原因。據滴滴順風車BI團隊于2015年7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滴滴順風車注冊司機85%為男性,乘客男女性別比例為1∶1,但男性車主確實都更愿意給女乘客免單,比例達67%,是男乘客的2倍。 實際上,自滴滴與快的合并之后,滴滴就不再滿足于出租車和專車的領域,在2015年之后的兩三年里,上線快車、順風車、巴士、代駕、租車等多個細分產品,并且更名為“滴滴出行”,旨在打造“一站式的出行服務”,最大限度地擴大規模效應邊際。 分析師丁道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嫁接了社交功能的滴滴順風車一方面更具有想象力,同時也將增加平臺的運力和訂單,而在網約車監管趨嚴之下,順風車由于不受政策監管反而更具有操作空間。 據了解,自2016年7月開始,政府對網約車出臺的政策要求規定,快車、專車等商業性質網約車要想合規運營必須三證齊全,而所謂三證齊全,是指平臺擁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駕駛員持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輛具備《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而相較于快車、專車等網約車服務,屬于公益非營利性質的合乘順風車并未納入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監管中。根據北上廣多地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從事順風車的普遍要求是擁有本市牌照、一天限制兩次、定價主要基于燃料成本等,但司機無需通過考試,只要提供身份證和駕駛證便能注冊。 此外,按照媒體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滴滴完成74.3億訂單,其中出租車每日的訂單量達到1500萬單,專車每日訂單量為600萬單,順風車每日訂單量50萬,雖然順風車的業務占比并不高,但隨著滴滴在順風車中的抽成從最初的5%提升至如今的10%–15%,順風車成為滴滴細分產品中最早盈利的一款。 順風車“剎車” 然而,滴滴順風車安全隱患的接連爆雷,政府和輿論的壓力讓這一產品走入了聚光燈的考驗之中,程維和柳青不得不“斷臂求生”重新評估順風車模式,“在安全保護措施沒有獲得用戶認可之前,無限期下線”,不過,如今這個基于10%業務占比爆發危機或比想象中的更為嚴重。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除了滴滴順風車全國下線以外,嘀嗒、高德的順風車業務也隨之暫停,而在短短的幾天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多部委及十幾個城市管理部門相繼約談滴滴,責令其全面整改順風車業務。其中,深圳市相關部門在約談中明確指出,如若滴滴公司在9月底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或將被撤銷經營許可證、下架APP、停止互聯網服務等。 在這次約談中,主要涉及的內容是乘客安全保障、平臺運營資質、管理責任、司機安全管理、背景核查等,而滴滴運營中更多問題隨之曝光。其中東莞、深圳存在大量網約車駕駛員和車輛未取得合法營運資格;而上海交通委則稱滴滴順風車并未在滬備案涉嫌違法;廣東地區范圍內,滴滴在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之外的城市開展業務都是非法運營。 相關部門對滴滴合規經營的清查必然帶來其司機端規模的下降,而如若順風車也無限期下線,這將對滴滴營利帶來不小的沖擊,最終監管的制約也將演變成為滴滴尋求上市解套的難關。 事實上,為了實現估值的最大化,程維從今年開始擴展滴滴的多元業務體系,除了繼續進攻海外市場,滴滴還增加了消費金融“滴水貸”兩個與出行相關度不高的新業務,而外賣則是另一個滴滴放大估值的籌碼。據悉,今年4月1日,滴滴外賣正式登陸江蘇無錫,并在補貼的推動下短時間內就贏得當地市場份額的頭名。 一位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于一級市場的互聯網企業一般沒有盈利,因而其估值常常結合行業前景及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采用市銷率估值法進行估算,而按照滴滴目前550億元美元的估值及去年全年250億–270億美元的訂單額,該比率為2.2。近日接受豐田投資估值重回720億元的Uber,其去年全年的銷售額為370億美元,市銷率為1.94。相比之下,滴滴的估值更高。 不過該人士也指出,由于具有更大盈利能力的順風車業務下線,滴滴的估值將受到較大影響。丁道然也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滴滴的上市進程將放緩,其估值也將大打折扣,“可能400億美元都勉強”。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多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滴滴這次事件很大概率上不會對行業現有競爭格局發生太大的改變,但滴滴的衡量標尺能否很好地由“規模和增長”向安全和客服體系傾斜,將影響著滴滴未來品牌和估值的修復。 不過,天風證券的分析報告也指出,本次事件將會對滴滴的盈利能力和估值產生實質影響。盈利能力方面,滴滴已公布順風車下線及相關處理方案,順風車占目前滴滴日訂單的10%,從價格優勢和產品形態上看能夠加大客戶流量、黏度和消費頻次,預計滴滴短期日活用戶數、流量和盈利現金流產生沖擊,同時內部風控流程及客服架構或將進行重大調整,繼而推高營運成本,影響盈利能力。 或將加速出海 近年來,滴滴也在海外積極布局,而在事故之后,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監管層對滴滴的嚴控必將持續不短的時間,運營執照、司機和車輛等多方面的受限制或將加速滴滴的出海戰略。 據了解,自2015年9月,滴滴就通過“資本輸出+技術+人員”的方式先后投資Grab、Lyft、Ola、Uber、Careem等海外的出行企業。今年上半年,滴滴海外布局明顯加速。 2018年1月份滴滴以6000萬美元收購了當時估值1億美元的巴西共享出行公司,隨即4月份,滴滴在墨西哥州首都托盧卡推出滴滴快車服務,這是滴滴在亞洲之外落地的首個城市;最新的消息顯示,8月8日,滴滴宣布在墨西哥第三大城市蒙特雷正式開始服務,同時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達拉哈拉啟動開城工作。 此外,在今年5月和7月滴滴還投資了歐洲共享出行企業Taxify、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租車服務。據了解,滴滴計劃2018年秋季在大阪開始運營,并陸續在京都、福岡、東京等主要城市向乘客、司機和出租車公司提供服務。 實際上,在程維為滴滴描繪的藍圖中,滴滴定位為一家“科技領先的全球公司”,此前滴滴高管曾表示,公司計劃在10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交通平臺,在10年內用戶達到20億,到2020年運營100萬輛新能源汽車。 海外市場的開拓或將緩解滴滴在國內面臨的市場困局,但這也意味著滴滴避免不了要與Uber等新老對手正面搏擊,而復雜的國際環境、不同國家的法律條文和習慣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將是滴滴不小的考驗。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