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據36氪獲得的一份滴滴出行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出行2018年上半年虧損急速擴大至40.4億元;同期內,在乘客補貼和司機獎勵(沖單獎)方面的投入高達117.8億元。數據還顯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的毛利率為1.6%,較2017年全年的1.9%下跌0.3個百分點;此外,2018上半年共產生研發等費用71億元,支付、服務器等其他成本37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消息人士核實,了解到上述數據基本屬實。數據還顯示,2017年滴滴全年虧損25億元。這也意味著,2018年上半年滴滴虧損比2017年全年虧損還高。 無論是滴滴快的之爭,抑或是滴滴Uber之爭,網約車一直以“燒錢”面目示人,即便是在成為業內寡頭之后,滴滴依然未能實現盈利。隨著此前頻傳的上市步伐在即,滴滴的持續虧損也在考驗著多個利益相關方,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耐心。 今年3月,業內曾預計滴滴主營業務將在2018年實現盈利,凈利潤有望接近10億美元。這一預測如今看來已被擊碎。 有業內人士分析,滴滴上半年的虧損與其國際化戰略及外賣業務開城有關。程維曾公開表示,2018年有望成為滴滴向境外發展的突破年——今年1月,滴滴通過本地代理將出租車與順風車兩項業務在臺灣地區順利落地;次月,滴滴正式落地香港地區;6月進入澳大利亞墨爾本;7月,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入進入日本出租車市場……;另一邊,滴滴外賣連開無錫、南京、泰州、成都、鄭州等城市,亦消耗頗多現金流。 兩次順風車殺人事件,則進一步推動滴滴虧損擴大。尤其是8月28日晚間,程維、柳青聯合發表道歉信,稱“好勝心蓋過了初心”,“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與此同時,據財新報道,順風車業務中,滴滴幾乎沒有車輛運營成本,抽成卻高達28%,雖單量小于專車和快車業務,卻是滴滴最早實現盈利的業務。而在此次前所未有的強監管風暴之下,滴滴不僅宣布在用戶認可之前,將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其他業務營收情況亦或多或少受到消極影響。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