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和電信合并的消息,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日前有消息稱,中國正在研究合并三大無線運營商中的兩家合并,以便在與美國展開科技競賽之際加快發展5G移動服務。而這兩家公司被指向聯通和電信。 對此,中國聯通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并沒有正式收到消息。”實際上,早在幾年前,聯通內部已經在人事和業務上進行了局部調整。彼時,兩家合并的消息就被傳得火熱。 而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則稱,公司內部嚴禁談論此類話題,且不便對外發表言論。 工信部內部人士對此表示:“(兩家合并)是否可行還需要討論,具體請關注官方信息。”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電信和聯通的合并或出現重大轉機。這幾年,電信業的環境和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兩家運營商合并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合并之說愈演愈烈 電信和聯通欲合并的消息,早在幾年前就已在業內被傳出。不過兩者是否真的會合并,遲遲未定。 今年8月份以來,電信和聯通合并的消息愈演愈烈。近日,更有消息稱,“中國正評估合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的計劃”。 對此,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是謹慎的,它們對外均保持了“未獲得到消息”的口徑。 不過,據了解,此消息并非空穴來風。在這一系列傳聞的背后,一些動作正在醞釀。運營商人事動蕩密集,繼中國聯通高層變動后,業界再出現中國電信總經理調任到中國郵政、中國聯通總經理調任到中國通用技術等一系列高層更迭。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競爭的壓力下,電信、聯通無論是收入、利潤還是網絡都與移動有較大的差距。在這個情況下,有內部人提出合并之說,希望電信和聯通合并形成較大的體量和能力,與中國移動形成競爭的態勢。” 不過,幾年前,電信業的環境復雜,讓這兩家運營商的合并也“僅是說說”,實際操作的難度較大。兩家運營商的合并之說被傳了很多輪,卻只是干打雷,不下雨。 電信業專家項立剛認為:“早期,中國電信業存在供應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價格較貴的情況,這是電信業缺乏競爭造成的。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成為電信改革的核心理論。然而如今,這一市場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改變。”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發現,多運營商競爭,未必是提升運營商服務、降低費用的最好的辦法。三家運營商展開了殘酷的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近年來,電信業在提速、降費、提升服務上成績卓著,這也并不是多主體競爭的結果。事實說明。運營商一味的競爭效果并不好,反而還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和問題。”項立剛表示。“2019年,電信和聯通的合并或會出現重大轉機。” 是否可能合并? 目前,運營商格局出現了三足失衡的情況,且已越發明顯。 據彭博社曝光,兩家運營商規模均不及中國移動,其香港上市子公司的合計市值超過700億美元。這兩家運營商即聯通和電信。 工信部部長苗圩也曾表示,現在的運營商競爭格局是不均衡的,工信部仍舊力圖推進三大運營商建立一個相對均衡的競爭格局。彼時,運營商工信部曾推動三大運營商董事長完成互換,但依舊沒能阻止移動的快速發展。 “第三次運營商的兼并、重組,實際上也是為了發放3G牌照,形成三家實力規模相近、具有全業務能力的市場競爭主體。不過,如今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形成。”電信業分析人士認為。 2018年中報顯示,在營收方面,中國移動半年營收3918億元,比電信和聯通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利潤方面,移動更是其他兩家總數的3倍。三家國有企業相對均衡的競爭格局已被打破,移動一家獨大。以目前營收來看,聯通、電信合并后的總市值,才能匹敵移動。 從三大運營商發布的5G計劃來看,其將在2019至2020年間實現商用或試商用。而當下,5G時代的即將到來,讓需要在5G建設上進行巨大投入的運營商壓力較大。基站建設從城市蔓延到農村,這甚至是資金并不寬裕的聯通和電信不敢想象的,也將成為衡量聯通和電信合并的關鍵因素。 有業內人士認為,早在4G時代,就已經完成基站共享的聯通和電信,合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集中資金完成5G網絡的搭建,成為雙方重要的工作。不過,業內也出現兩者合并意義不大的聲音。 項立剛表示:“面對5G的發展,中國移動擁有9億用戶、每年千億元利潤、有強大的資金儲備,它一定會加快5G建設。在這一輪的市場大戰中,移動居于優勢地位。為了跟上移動,電信和聯通也得選擇與移動相同的SA(5G獨立組網)路線,做大規模、加強投入,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但他認為,三大運營商同時在5G上大規模投入會出現浪費、互相干擾等一系列問題。“運營商建設三個5G網絡,成本支出巨大,會有較多的重復建設,形成浪費。同時,經歷了3G、4G巨大投入后,電信和聯通在持續投入上面臨壓力。如果合成一家,其在降低成本同時,或能提升網絡品質。另外,兩家合并后將減少一個網絡,可降低干擾。同時,運營商合并可以避免頻譜浪費的現象。”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