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fo很忙,忙于回應各種傳聞:從賣身滴滴,到北京總部“人去樓空”,再到被指利用GSE幣融資。 就算ofo對于上述傳聞一一否認,還是沒有緩解市場對其資金鏈困境的擔憂,以及網友紛至沓來的控訴:“憑什么誤導我們買年卡?”“資金不夠,就讓押金變余額?”“公司資金鏈出問題,還用這種手段透支用戶信任?” 就近期傳聞及用戶反映的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向ofo了解情況。但ofo的公開客服電話一直無法撥通,正和部分用戶反映的情況一致,而ofo相關人員也未在發稿前回復記者的問題。 1 ofo否認利用GSE幣融資 關于ofo最新的傳聞是其利用GSE幣融資。 9月24日,有消息人士對區塊鏈自媒體Bianews透露,ofo已于7月利用數字貨幣GSE為自己進行了一輪融資。該消息人士稱,ofo官方人員找到他們,他所在的Token Fund(泛指“數字資產投資基金”)認購了約600ETH的份額,部分員工也以個人名義參與了項目募資。 ![]() 該消息人士還表示,雙方接觸期間很少提及GSE,大多以“小黃車的幣”代稱,并預計GSE此輪募資總額可能在10000ETH級別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GSE Network于2018年初在新加坡注冊成立,致力于為共享經濟量身打造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使消費者、供應端以及各類生態參與者共享經濟網絡成長價值。 GSE官網顯示,ofo是GSE Network的戰略合作伙伴。在GSE官網的團隊成員中,有多位來自ofo的老員工。 針對這一報道,9月25日,ofo小黃車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個別媒體昨日晚間發布題為《ofo與GSE關系之謎:傳ofo利用后者為自己融資》的不實報道。報道內容嚴重失實。ofo和GSE之間僅為市場合作伙伴關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進行新一輪融資”的情況。 ![]() ofo指出,文中“ofo這輪募資就是騙錢,因為ofo沒錢了”等說法,是無稽之談,且是對ofo品牌和商譽的惡意詆毀。 2 退押金窗口有“陷阱”? ofo以一則澄清聲明,使“發幣續命”的傳聞告一段落。 只是,ofo需要解決的問題遠不止于此。《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多位網友在ofo小黃車官方微博針對“ofo利用GSE進行融資”不實報道的聲明下留言控訴ofo,稱其“誤導消費”,“透支用戶的信任”。 實際上,大多數的控訴都圍繞“退押金難”問題。 網友“是Unico的西風”表示ofo“把押金不經消費者同意私自變成年卡,以繁復手段阻止余額退款”。 網友“1fuNNN”稱被誤導買年卡。 網友“happy歡歡T”則反映“App上沒有退押金入口”。 ![]() ![]() ![]() 一系列控訴向ofo襲來,究竟是怎么回事? 《國際金融報》記者嘗試通過ofo共享單車APP退押金時發現,退押金入口是存在的,只是極為隱蔽。 ![]() ▲標紅處為退押金入口
網友“JarvanQ”表示,在支付寶中交押金后,卻發現自己為“免押金用戶”,APP中的“退押金”還是灰色字體,小到無法察覺。 ![]()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操作中也發現,和網友描述一致,退押金按鈕是灰色字體,點擊后需要操作4次,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極易誤點擊領取“福利”的按鈕,導致退押金失敗,且“退押金”按鈕和文字是灰色,“領取福利”一類的按鈕則是明亮的黃色,且設置在人們習慣點擊確認鍵的右側。 ![]() 事實上在9月初,就有多位用戶向媒體反映,由于ofo誤導消費,自己被迫購買年卡,且年卡無法退款。目前,從網友的回復來看,本想退押金卻不小心購買年卡的用戶還有不少,退款要求也沒有得到解決。 有律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倘若用戶確實能證明是非主觀意愿消費,可以向平臺所在地的工商部門投訴,或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尋求幫助,ofo方面應盡到提示、說明的義務。 3 資金不夠押金來湊? 除了“押金變年卡”,還有不少網友反應“押金變成余額”。 ![]() 網友“張張敏min”在留言區要求ofo方面將“押金變成余額”的事說清楚。網友“一燃易炸裂”也表示,“上個星期我的押金被充進余額里了”。 這是用戶自己的操作失誤嗎? 《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系到了網友“張張敏min”,該網友告訴記者,并不是其操作失誤,是ofo自作主張把押金“變成”余額,“我也是20天前剛剛知道有99元的押金”。 該網友還表示,據其了解,有不少用戶的押金無緣無故被充值到余額,“你關注ofo的微博吧,至少一半的用戶”。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聯系ofo方面了解情況。但當記者通過公開客服電話聯系ofo方面時,發現該客服電話一直提示等待人數較多,無法撥通。而ofo相關人員也未在記者發稿前回復相關問題。 廣東合邦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錦陽認為,共享單車等電子商務經營者將所收押金、預付費挪作他用,是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已經涉嫌消費欺詐。 肖錦陽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而ofo在通知不到位的情況下,將押金、預付費挪作他用,涉嫌欺詐。 4 現金流困境引發連鎖反應 事實上, ofo近期因資金問題還引發了裁員、“賤賣”等一系列風波。 雖然ofo方面對外一直否認,但是其“賣身”的消息還是不斷涌現。8月3日,據鳳凰科技報道,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接近尾聲,與此前傳聞不同的是,這次是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出資收購,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2億美元的債務。而界面新聞得到的消息則是,ofo“賣身”為真,但買手名單中沒有螞蟻金服。 對此,ofo聯合創始人于信發朋友圈稱“是假新聞”,還表示“官方聲明我都不想發,太假了,稍微動動腦子”。 ![]() 在此之前,ofo小黃車官方微博已辟謠,稱ofo和滴滴談判已經接近尾聲的言論皆為不實信息。 ![]()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至今,包括兩輪戰略融資在內,ofo一共獲得了12輪融資。IT桔子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ofo估值為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 而如今,ofo壞消息頻出,在分析人士看來,根本問題在于現金流吃緊。 今年3月,ofo共享單車CEO戴威通過資產抵押方式,先后兩次將全數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借款。5月下旬,ofo還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 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并開始全面從海外市場撤退。有消息指出,僅7月中,ofo就先后從澳大利亞、德國及美國的部分城市退出。 最近,ofo小黃車北京總部“人去樓空”的傳聞也鬧得沸沸揚揚,矛頭直指裁員。但ofo方面辟謠稱是租約到期。 另外,ofo已卷入多起訴訟。浙江法院網上公開信息顯示,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百世物流”)將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起訴至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法院。開庭公告顯示,此次百世物流起訴ofo的案由為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此前,小黃車供應商上海鳳凰將ofo告上法庭,稱經雙方核對,ofo有6815.11萬元的貨款尚未支付。上海鳳凰除要求ofo支付貨款外,還要求其賠償逾期違約損失186.52萬元,及支付原告律師費、擔保費,同時承擔案件受理費、保全申請費等訴訟費用。 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共享出行被視作又一流量入口,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之間的“團戰”,美團吃下摩拜,阿里扶持哈羅,滴滴復活小藍……只有ofo目前獨木難支,“賣身”幾成定局,只是花落誰家、能否有個合理的身價尚待洽談。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