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月,聯想再次超越惠普重返全球PC市場第一。 10月11日,市場調研公司IDC和Gartner周三同時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PC出貨報告。兩家公司在報告中均指出,聯想集團在第三季度已超越惠普,重新當選全球PC市場龍頭。 根據 IDC的三季度PC出貨量報告,聯想三季度市場份額為24%,惠普以22.8%名列第二,第三至五位依次為戴爾、宏碁和蘋果。 那么,作為一個筆記本電腦起家的企業,多年來聯想總是被貼上PC標簽,而如今在市場趨于飽和之下,聯想正在轉向。PC之外,聯想的聯想空間還有多大?
“買回”PC市場第一?與惠普纏斗困境依舊
在今年4月份的聯想全球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宣布,未來一年聯想PC業務要重返第一。作為聯想集團最重要的現金牛業務,聯想PC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 今年5月,聯想集團發布公告稱,合并富士通PC業務買賣協議的所有先決條件均已達成,聯想正式完成了對后者51%股份的收購,交易金額為178.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 聯想集團表示,聯想和富士通將在日本和全球范圍進一步推動個人電腦業務的增長,擴大規模和競爭力。 有觀點認為,收購富士通是聯想重返PC市場第一的重要一環。 今年二季度,Gartner報告顯示,聯想PC的出貨量已經重返全球第一。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隨后的業績說明會上稱,富士通的業務上個財季只記入2個月的業績,約4億8千萬美金,跟接近120億美金的總銷售額來比大概占到4%左右。聯想PC業務接近20%的增長,如果不考慮富士通因素的話也有12%年比年的增長”。 “我們上一季度的好業績并不是主要由富士通的整合來貢獻,我們相信完全整合以后,富士通的盈利可以達到聯想的水平,說對聯想的整體會有更大的貢獻。”楊元慶如是說。 如今,根據IDC和Gartner兩家機構的報告均顯示,三季度的聯想再次重返PC市場第一的寶座。 但緊隨其后的惠普以22.8%的市場占有率與聯想24%的差距僅為1.2%。而這兩家老對手的纏斗始于2012年,近年來幾乎是“貼身肉搏”,聯想PC第一的位置并不穩固。 早在2012年10月,根據Gartner數據,曾收購IBM迅速打開市場的聯想PC出貨量首次超越惠普登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此前,惠普已經連續24個季度保持著全球PC市場第一。 在其后的數年間,聯想的市場占有率多數時候穩定在PC市場第一,但惠普緊咬聯想纏斗。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惠普在該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4.3%,約56.8萬臺,聯想僅增長了5000臺。第三方機構IDC報告顯示,聯想競爭對手惠普公司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全球出貨量領先,對第二名聯想領先的幅度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擴大。 今年5月,聯想完成對富士通PC業務的收購,一度被質疑為聯想“買”下市場份額。另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聯想執行副總裁劉軍需要證明其可以將聯想PC業務帶回市場第一,而與富士通的合作就是重要一步。 不過,PC市場逐年萎縮,此前曾連續多個幾度下降。 IDC在最新報告中提到,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總量為6740萬部,較去年同期下滑0.9%。同時,Gartner分析師MikakoKitagawa表示,在新興市場,PC的吸引力很低,消費者并不樂于購買。新興市場的用戶更喜歡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設備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不過,業內有觀點認為PC是一個不斷萎縮的市場,成為這個市場的老大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除了惠普、戴爾這些PC業務的老對手,聯想在面對新玩家的挑戰。 即便重返PC市場第一,聯想面臨惠普等壓力以及消費者的選擇之變,聯想的轉型仍然在路上。
聯想ToB 在PC之外,隨著C端市場的日趨飽和以及行業地位的穩固,聯想新的增長點正在轉向B端市場。 聯想2018創新科技大會期間,聯想首次把創新大會分為To B、To C兩個專場,希望通過這樣的區分來強化To B屬性。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達了To B的想法,同時,并推出首款5G手機。 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正在逐步消失,聯想希望將更多的精力押注下一個浪潮——智能物聯網(IoT )。在這個領域聯想希望利用好To B基因,不僅實現聯想的戰略轉型,也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變革,在楊元慶看來To B業務更適合聯想,未來也會更重視To B業務,“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戰略轉型都是要走一個“U”字型,聯想已經跨過最底部,開始進入上升階段。” 對于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各大互聯網廠商、硬件廠商都在積極布局,近期不少手機廠商都公布了自己的IoT戰略。此前小米宣布連接IoT設備數量超過一億臺。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演講中提到,未來智能化變革將會是無所不在,不僅家庭、工作越來越智能,企業的每一個價值鏈都變的越來越智能。他認為,智能化變革需要三個元素來搭建,分別是數據、計算力、算法。 他認為,大眾一般理解SIoT智能物聯網設備主要是指手機、音箱這樣的天生智能的產品,但SIoT更大的潛力其實是在商用領域,很多不具備計算能力、沒有聯網的生產設備,都可以通過嵌入專門的芯片和模組,提供相應的協議或SDK包,變身SIoT與云計算能力結合,整合成為行業解決方案。例如聯想將生產線上的機床嵌入芯片或模組,變身智能機床,進而進行數據收集、次品監測、故障判斷。 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突破萬億,物聯網云平臺成為競爭核心領域。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逐步回歸理性,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全年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 未來,聯想希望通過提供系統設計/咨詢、SIoT個性化產品定制(設計/制造)、安裝實施、運維/服務,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嵌入式SIoT產品、服務與解決方案。 《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提到, C端用戶(個人用戶)更加關注物聯網設備帶來的實際智能體驗,B端用戶(行業用戶/企業用戶)則更加關注物聯網應用的投入產出比。 SIoT的收入或市場爆發是什么時候呢? 對此,楊元慶說,“智能化這部分收入的爆發還需要時間,現在基本上屬于打基礎期,所以我們也是針對有限的行業在工作,我們現在選擇的就是智慧制造、智慧醫療、零售這幾個行業”。
轉身數據中心服務商能破除PC困境嗎? 2017年,在PC主營業務出現滑坡的情況下,聯想高調宣布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楊元慶在當年創新科技大會上表示,聯想要通過“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賦能產業和行業,并宣布在中國北京、美國莫里斯維爾、德國斯圖加特設立AI創新中心。 楊元慶甚至對外表態,要讓聯想成為世界三大數據中心。聯想當時對外宣布,其在全球擁有9個數據中心,超過2000臺服務器。從全球來看,云計算服務商亞馬遜AWS彼時擁有300萬臺,而微軟擁有200萬臺,即使騰訊和阿里云也有超過50萬臺的服務器。 實際上,自2014年收購IBM旗下部分業務、包括X86和System X服務器以來,聯想一直試圖借此向數據服務轉型,并于2015年成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年時間,數據中心還處于虧損狀態。 聯想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收入為16.29億美元,年比年增長68%,約占集團總收入的14%。在一季度,數據中心業務在利潤率改善11個百分點的同時,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年比年雙位數字的加速增長,營業額提升了近68%,創造了并購IBM x86以來的最高增速。 盡管數據中心業務實現了告訴增長,但仍然處于虧損階段。由于轉向云企業解決方案的業務轉型策略得到有效執行,數據中心業務的虧損按年進一步收窄。虧損3300萬美元,較上一個財年同期虧損1.14億美元有所改善。 楊元慶告訴記者,數據中心光靠某一個方面的優勢很難實現盈利,“只有其他方面都做,才可以提高整體的盈利。聯想過去幾年都在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到這些工作完成之后,我們非常確信數據中心業務的利潤會比PC高。” Synergy ResearchGroup發布的第二季度數據顯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總收入(包括云和非云,硬件和軟件)為380億美元,其中公共云基礎設施占1/3,私有云或基于云的基礎架構占1/3。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網絡和虛擬化軟件合計占第二季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的96%,其余部分包括網絡安全和管理軟件。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總裁 Kirk Skaugen接受媒體群訪時稱,“聯想剛開始是PC公司,后來既做PC也做服務器。隨著轉型的推進,我們已經由服務器提供商轉變成了真正的數據中心提供商。要成為一家真正的數據中心提供商,你必須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服務以及解決方案。” 近期,聯想宣布與全球存儲解決方案和數據管理領軍企業NetApp成立合資公司落,命名聯想凌拓。該公司將致力于開發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與混合云數據服務,打造存儲領域市場領先企業。Kirk Skaugen表示,合資公司成立后可以覆蓋全球90%的存儲市場需求,以前在中國市場只能覆蓋15%的存儲市場需求。 在該合資公司中,聯想持有51%的股份,KirkSkaugen稱,許多合資公司僅僅是把他們的全球產品投入中國市場,不考慮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因此遭遇了失敗。“我們不會這么做,我們會為顧客提供定制化的硬件和軟件,真正滿足中國客戶的獨特需求。” SynergyResearch Group發布的第二季度數據顯示,過去24個月數據中心硬件和軟件的季度支出增長了28%,這主要得益于對云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全功能服務器的價格上漲。主要受益者是提供公共云基礎設施的供應商,他們在此期間的收入增長了54%。 從市場細分來看,DellEMC是服務器和存儲市場的領導者,思科在網絡分支占據主導地位。由于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和虛擬化應用程序中的優勢地位,微軟的排名很高。除去這三者之外,市場上的其他主要供應商包括HPE、IBM、VMware、聯想、華為、浪潮和NetApp。 對于to B的轉型,楊元慶接受采訪時表示,聯想做“to B”是得天獨厚。 他認為,聯想從PC時代在中國商用市場的份額就非常高,都在40%以上,有些領域,甚至60%以上。“在服務器方面,我們也在客戶關系、覆蓋、通路上建的非常強,所以B to B的業務,最終要的能力是建立信任,而建立信譽,要靠長期的投入和積累”。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