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那都是妥妥的耍流氓。
沒有人耗資90億美元,只為牽牽造車界“鼻祖”的小手。所以,吉利當初煞費周折地完成對戴姆勒入股9.69%,必然是奔著與后者的長期合作可能性而去,這不,大動靜說來就來了。
日前,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戴姆勒將與吉利合作在中國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開展乘車和汽車共享服務,雙方將各持股50%。共享出行是繞不過的汽車行業大趨勢,吉利與戴姆勒如果能夠順利牽手,對于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的未來,多了許多想象空間。此外還有消息稱,戴姆勒打算在打車服務中使用其電動汽車品牌騰勢的汽車。而騰勢公司是戴姆勒與比亞迪在2010年就合資成立的公司。比亞迪、吉利再加上戴姆勒,這次陣仗真不小。
吉利汽車總裁李書福表示,他希望能與戴姆勒一起,重塑汽車行業格局,使之成為一個充滿電氣化和自動化駕駛的行業新態勢,并抵御科技企業、共享出行企業及新勢力造車企業對傳統汽車行業的侵入。
確認過眼神,都是搞事情的人。
當前汽車行業競爭迎來白熱化階段,自主、合資、進口、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紛紛入局,傳統汽車制造商做出行服務成為必然選擇。眾所周知,吉利汽車在網約車領域已經耕耘多年,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平臺曹操專車,在2015年就已上線。到目前為止,全國24個城市,共約2.3萬輛吉利電動汽車在網約車市場提供打車服務。曹操專車是吉利從汽車制造商向出行商轉型的起點。
在曹操專車剛起步的時候,網約車市場上已經有滴滴、神州、優步等強敵,他們前期通過大量燒錢的方式培育了市場,創造了一大批用戶,曹操專車此時的加入少走了許多彎路,加上背靠整機廠商,對汽車產品、市場和汽車用戶再也熟悉不過。因此曹操專車可以實現定制化車輛生產,給予用戶更好的定制體驗,運營效率更高等特點。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未來汽車行業,曹操專車主要有三大特色:第一是新能源車型,對出行體驗來說是一種提升;第二是成立曹操學院,提供專業的司機;第三是細化的創新服務。
在這些汽車制造業巨頭的一系列大動作之下,目前網約出行行業的龍頭大哥滴滴出行貌似該慌了,準備一首涼涼送給滴滴?
NO!NO!NO!其實滴滴也在尋(攪)求(動)發(局)展(勢),把手伸向了造車領域。表明“堅決不造車”的滴滴,通過押注多家造車公司,展開了一場新造車運動,擺布造車公司,甚至宣布要在2020年向市場投放100萬輛電動車。
不管是傳統汽車企業要進軍出行行業也好,還是出行龍頭要伸手汽車制造領域也罷;在網約出行領域被攪動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局勢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但在一切還沒明朗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次吉利戴姆勒網約車合資公司可能用到的現有車型吧。
戴姆勒聯合打造騰勢500
騰勢,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汽車品牌。看到它,你就知道“婚姻”為什么要門當戶對。作為百年汽車豪門戴姆勒與全球領先的電池供應商比亞迪結合的產物,定位中高端領域。這車的外觀,我只能說見仁見智,就我自己而言唯一可以一看的就是前臉尤其是大燈。
其主要優點不在于顏值,最大的優點是續航高且續航衰減少,這一點對于一臺電動車來說至關重要,這也是騰勢最大的競爭力所在。騰勢500搭載70kWh的電池組,綜合工況下續航達到451公里,最大續航可達500公里。
行駛質感和操控是騰勢的第二大優勢,畢竟有戴姆勒來負責調教和品控。騰勢500轉向力度比較適中的,轉向半徑也比較小。能做到這兩點,就會比一多半的“油改電”電動車更強。2880mm的軸距保證了車內后排腿部空間非常優異,方向盤和中控的調整使得內飾更加年輕化,還有座椅設計上,都帶有奔馳的影子,這也都算是騰勢500的優點。
騰勢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基于本身配置而言30萬元左右的定價實在是有點過于飄了:單電機動力不足,介于兩廂和三廂之間的造型空間不足,還有就是不支持語音交互,不支持CarPlay,沒有ACC自適應續航,也沒有目前市面上主流車的輔助駕駛功能。
吉利新能源EV450
和上面的騰勢豪門出身高端定位不同,帝豪EV系列的定位一直都是適合工薪階層家用的實用型電動汽車。
外觀方面,新款帝豪EV450的外觀相比老款EV300變化較為明顯。細節方面,新車前臉采用了吉利家族式前進氣格柵的設計,其內部采用封閉式處理,從而彰顯其新能源車型的特殊身份;內飾部分,新車采用了吉利最新的家族式設計語言,看上去煥然一新,全新樣式的三輻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全新質感造型的中控臺、大尺寸的中控屏幕及觸控式虛擬按鈕,充分營造出新能源汽車的科技感。
動力性能如何,一張權威測試圖告訴大家。
通過對比,看來EV系列更加親民,適合用來做大眾業務,而騰勢則更適合要求個性、舒適的高端消費人群。
總而言之,在品牌叢雜的網約車市場中,傳統制造商在購車成本、車型標準化、用戶了解程度,有著其他網約車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對出租車行業改革升級、規范化網約車市場都有一定的鞭策作用;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對于這些大佬們的江湖紛爭只能圍觀,未來能享受到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的出行服務才是我們能實質感受到的。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