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滴滴方面向公眾公開回復了將近20類關于安全整改方面的問題。滴滴方面表示,截至10月30日共收到111945份批評和建議(包含英文用戶386份),這些意見和建議中,有產(chǎn)品體驗的問題,有批評質疑,有改進的意見方案,經(jīng)過分類梳理,有7760位用戶提出了具體案例反饋,客服團隊已經(jīng)電話回呼跟進解決。 滴滴方面公開回復的這20類問題中,覆蓋了截至目前所有用戶意見中63%的內容。 關于“一鍵報警” 10分鐘內完成調證流程 乘客:一鍵報警是否形同虛設?點擊110報警后,為什么不能將信息直接發(fā)給警方? 滴滴:非常抱歉“一鍵報警”給大家造成很多誤解和困擾,我們正在持續(xù)優(yōu)化。目前一鍵報警功能可以實現(xiàn): 1.行程中使用一鍵報警,頁面會顯示當前位置和司機信息; 2.同時平臺會將行程信息通過短信發(fā)送給緊急聯(lián)系人,并給緊急聯(lián)系人撥打電話告知。為了您的安全,建議提前設置緊急聯(lián)系人; 3.我們正在小范圍測試“短信報警”功能,目前在開通12110短信報警的煙臺和江門,用戶可以通過“一鍵報警”中的短信報警功能將行程信息直接發(fā)送給警方。其他城市也在積極推進中。 遇到緊急情況請及時報警,我們客服配合警方的調證小組7x24小時響應警方需求,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調證流程。 關于“滴滴客服” 近期將上線公眾評議會 乘客:滴滴客服總是無法解決問題,只是簡單記錄上報或者給券。 滴滴:目前我們每天處理客服進線超過200萬通,出行場景極其復雜,部分涉及費用、司乘糾紛、遺失物品等問題的進線,需要反復溝通核實,很難立即做出判斷和處理。對于其中的重點問題,我們將于近期上線“公眾評議會”,歡迎所有用戶參與探討。 錄音功能上線為客服判責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取證依舊面臨非常大的挑戰(zhàn)。我們也會持續(xù)加強客服能力建設,梳理權限和流程,持續(xù)投入組織和資源全力向安全和體驗服務體系傾斜。 關于“預估價格” 實際車費很難達到完全一致 乘客:為什么預估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有差距?同一天、同一起點終點三次打車每次價格都不一樣。 滴滴:預估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是兩個概念。大家在打車前看到的預估價,是打車前的參考價,方便用戶做決定。預估價是根據(jù)實時路況、預估行駛時長等因素綜合估算出來的;實際支付價格只和實際行駛里程、行駛時長和行程對應的計價規(guī)則有關。平臺對每公里和每分鐘價格有明確的規(guī)則,用戶發(fā)單前點擊預估價即可查看。 行程開始后,由于路況實時變動,小到一個紅綠燈的差異、大到可能突然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嚴重堵車,都會不同程度影響行駛時長,因此實際車費很難與預估價完全一致,同一起終點、類似時間段打車實際價格也很難完全一致。 另外,因為平臺采取分時計價,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供需匹配,鼓勵用戶平峰期出行與司機高峰期在線承接出行高峰,因此在不同時間段、同一起終點的價格水平不同,請大家理解。 關于“順風車” 依舊無限期下線 乘客:順風車連續(xù)出現(xiàn)安全事故,到底有沒有重視?順風車何時上線? 滴滴:公司正全力以赴投入安全建設,內部需要重新思考順風車背后的復雜性,在安全保障、產(chǎn)品邏輯、運營理念等方面重新梳理,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非常抱歉,目前順風車依舊無限期下線。 在吸取順風車重大安全事故教訓后,我們深刻反思,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安全整改和培訓學習,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全力以赴投入安全建設和體驗,并持續(xù)配合警方堅決打擊犯罪,盡最大努力保護大家的安全。 5月份以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啟動人車不符清理計劃的基礎上,持續(xù)加強對司機的安全審核,要求無犯罪記錄、通過三證驗證,每日出車前必須通過人臉識別,并隨機抽查,竭盡全力把風險擋在平臺外面,但是我們在保障安全上面臨巨大挑戰(zhàn)。 在加強安全保障上,密集上線、完善安全產(chǎn)品功能并引導用戶使用,如行程中錄音、一鍵報警、行程分享、緊急聯(lián)系人等,持續(xù)開展交通安全提示和安全教育,呼吁大家互相尊重,文明出行。 在應急處置上,投入資源和人力向客服團隊和安全事務團隊傾斜,9月底成立“警方調證對接工作組”7X24小時待命,加快警方調證流程,最長不超過10分鐘。未來將持續(xù)保持高效響應,盡最大努力嚴守安全底線,全力提高安全體系建設能力。安全無止境,懇請大家多批評、多監(jiān)督,幫助滴滴做得更好。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wǎng),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