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皋明軍 崔于婷 李嬌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片片格桑花在路邊輕搖,在彩色標線和路面的映襯下格外妖嬈,路過的群眾紛紛駐足拍照,留下燦爛的微笑和美好的瞬間。“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東海縣精心打造的羽雙路、羽青路等高品質農路,成為連云港今秋新的網紅打卡地,頻頻登上熱搜。
10月28日,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主辦的“我們的小康路”--“江蘇省‘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巡禮”第四專題“特色致富之路”宣傳活動在連云港市東海縣啟動。來自全國的媒體人組團來這里采風,親眼目睹“四好農村路”編織的美麗畫卷,親耳聆聽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故事,親身感受“四好農村路”促進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
脫貧攻堅,加強農路建設助力全面小康
水晶奪目,流光閃耀;道路修建,便利通達。有“世界水晶之都”美譽的東海縣,水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物流業的發展,而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又為當地的水晶物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縣道X305的修建,令東海的水晶越運越遠;周邊新修的15條村道,更是讓東海水晶城與毗鄰的西雙湖風景區、中國水晶博物館互聯互通,形成“一湖一館一城”格局。現如今,東海水晶城不僅是世界級水晶原料集散地和水晶交易中心,更是當地響當當的一張“城市名片”,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領東海群眾奔小康的龍頭。
在東海縣雙店鎮三鋪村,嬌艷欲滴的鮮花正通過“四好農村路”飛馳運往全國,美了都市人的生活,富了一方百姓。該村黨總支書記郝大寶站在村口望著新修的農路喜上眉梢,對外主要道路實現了硬質化,村里也利用便捷的交通走上了產業轉型的道路,大力發展鮮切花產業,總計完成流轉土地2000多畝,全年鮮切花產值達到約2.5億元。通過實施“電商+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三鋪村目前從事鮮切花電商的有400余人,全村電商年交易額達1.2億元。“道路條件好,運輸速度快,原來我們的服務范圍就在縣城,現在順著這條農路,我們的鮮切花可以銷售到全國呢。”郝大寶高興地說道。
雙店鎮三鋪村是“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道路修不好,進出交通受影響,村里土路成了大家的一塊心病。“鮮花嬌嫩,從前路面狀況差,鮮花容易互相碰撞,壞了品相就賣不上價格,運輸時間長對于鮮花來說更是一個大難題。”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村里相繼鋪設和升級道路后,村里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村已經實現就業人數1000多人,全村低收入農戶152戶,553人全部脫貧,終于是摘掉貧困村帽子了。”郝大寶激動地說。有了高品質農路做依靠,村里的鮮花產業越做越大,三鋪村也先后獲得“連云港市電子商務示范村”和江蘇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近年來,連云港市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2016年以來,連云港市政府先后印發了《連云港市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連云港市鎮村道路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7—2019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公路通達10912公里,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贛榆區、東海縣創成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連云區大桅尖路榮膺2019 年“全國美麗鄉村路”。
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帶火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物流和特色經濟,形成整體合力,帶動了“農村公路+”旅游、產業、扶貧等發展新方式,有效盤活了地區資源,帶動了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客貨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有效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石橋鎮的蘋果、黑林鎮的藍莓、浦南鎮的葡萄等特色農副產品借助“四好農村路”飛入尋常百姓家,各色農家樂、采摘節紅紅火火,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四好農村路”將他們的“小康夢”變為現實。
品牌建設,多措并舉促進農路品質提升
春末夏初雨后的連云港海上云臺山,云山霧繞,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從高空俯視,“全國美麗鄉村路”大桅尖路穿梭在崇山峻嶺當中,在青松翠柳中若隱若現,曲折回環,猶如一條鑲嵌著紅邊、點綴著黃線的青色彩帶,靈動地跳躍在山谷間,給云臺山束上了一條美麗的絲帶。
徜徉在蜿蜒回環的盤山公路上,游客們可以盡情眺望領略山海相依的絕美風光,同時觀賞山、海、島、港、城五位一體的華美景象。途經漫山紅葉的楓樹灣、清香淡雅的云霧茶莊、法相莊嚴的法起寺、禪意盎然的悟道庵、匹練懸空的船山飛瀑、海天一色的二桅尖,“春品茶、夏觀海、秋賞葉、冬看雪”。也可以坐上游覽車,感受移步換景,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
大桅尖路線路布設以沿線村民出行、茶園生產運輸等需求為基礎,兼顧海上云臺山、連云老街等景點串聯需求,既滿足了沿線夏莊、高莊、寶山、大竹園村及連云老街近萬名群眾的交通出行需求,又滿足旅游與產業發展需求,促進交通、旅游、產業等深度融合,帶動了沿線鄉村民宿和茶莊、茶葉、山核桃、云霧茶等農林特色產業以及旅游服務業發展,以大桅尖路為主要架構的海上云臺山景區擁有“城中景、港邊園、海上山、景融村”四大空間組合優勢,又因其極富“山水畫、田園詩、夢幻情”的意境,成為現實中的世外桃源、云騰仙徑。2019年,大桅尖路獲評“全國美麗鄉村路”榮譽稱號,入選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推介的江蘇“最美農路”。其所在的宿城街道榮獲“中國十佳漫游地”、“江蘇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鄉”、“江蘇省生態鄉鎮”等諸多榮譽稱號。
以大桅尖路為代表的“山海圣徑·多彩連云”農路品牌,為山海港城連云港的旅游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連云港市堅持“全市聯動、統一規劃、包容并舉”的工作方針,開展農村公路品牌創建,2019年,包括連云區“山海圣徑·多彩連云”、東海縣“福如東海·一路晶彩”、灌云縣“灌納百路·云鄉致富”、灌南縣“怡路暢行·水美灌南”、贛榆區“黃海明珠·紺美榆路”、海州區“海州·山水畫徑”在內的“三縣三區”六大農村公路品牌通過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驗收。為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2020年10月30日,連云港市交通運輸局新出臺《連云港市農村公路品牌提升工作方案》,明確了品牌提升重點、工作思路、時間節點以及驗收標準等,為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提供了指引、明確了方向。
在做好品牌建設的同時,連云港市注重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積極打造農村公路“品質工程”。明確“縣道縣管,鄉村配合;鄉村道鄉村管,縣級交通運輸部門指導監督”的管養政策,落實各部門在農村公路管養中的職責任務,以東海縣養護體制改革為引領,推進全市農村公路管理“路長制”建設,提高農村公路管養水平。將“七公開”、“三同步”落在實處,嚴格規范招投標程序,建立健全招投標制度,強化全過程監管,加強農村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確保工程建設過程安全有序。五年來,連云港市在實現縣到鄉通二級、鄉到鄉通三級、鄉到村通四級的高水平“村村通”基礎上,對農村公路進行提檔升級,完成投資22億元人民幣,建成農村公路2279公里,橋梁255座,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覆蓋率達到100%。2020年,連云港市將完成農村公路建設計劃道路551公里、橋梁27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9公里,進一步提升農路通達里程和安全系數。
完善公交,暢通村民對外交流途徑
美麗鄉村,“行有所乘”,以人為本,服務先行。按照“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并舉、運郵結合”的總體思路,連云港市不斷開辟、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加快完善農路運輸服務網絡,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統籌城市公交、市鎮班線和鎮村公交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客運站效益,加快鎮村公交首末站、回車場、候車亭(牌)等基礎設施建設,并與新改建農路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十三五”期間,該市進一步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提升城鄉居民均等化出行服務水平,截止2019年底,全市85個鄉鎮鎮村公交已完成全覆蓋,并全部通過省廳驗收,提前一年實現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實現鎮村公交開通率100%”發展目標,其中市區13個鄉鎮全部以城市公交實現開通任務。贛榆區、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4個縣區所轄72個鄉鎮,共有4家鎮村公交企業,運營營鎮村公交線路97條,營運車輛175臺,總里程達到1680公里,共建設農村客運站30個,設置站牌、站亭約1550個。全市基本完成了城市公交、城鄉客運、鎮村公交的有機銜接,實現了建制村通客車全覆蓋,構建融合了縣、鎮、村三級城鄉客運服務網絡,實現了農村路與主骨架干線公路網絡互聯互通,鄉鎮和建制村客運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方便了人民群眾“說走就走的旅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站在新的起點上,連云港市將不忘初心為民服務、牢記使命主動擔當,全力以赴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完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體制,積極培育“四好農村路+特色產業、+鄉村旅游、+電商物流”等“四好農村路+”模式,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小康,為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新媒體責編:news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