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0年中國成品油零售限價共歷經8次上調、5次下調、12次擱淺。漲跌互抵之后,汽油每噸累計下調1295元,柴油每噸累計下調1250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每升下調1.02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1.06元。
油價一般都是圍繞上調、下調抑或擱淺三種方式來進行調整。根據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個工作日一調整原則,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根據國際油價價格的走勢,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國內石油價格才會出現上調、下調抑或擱淺呢?
石油價格上調
國內油價上調與否,主要是根據國際油價情況來定。即是,在這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出現累計上漲情況,國內油價就會出現一次上調。這里我們所說的國際油價其實也就是國際貿易中所說的世界價格。國內油價上漲自然就會增加消費者的經濟壓力,根據需求定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件物品的價格上升,就會對該物品的需求量減少。但是,我們似乎發現,油價的上漲,并沒有減少消費者對石油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需求價格彈性使然。對于需求價格彈性而言,具有相近代替品的可獲得性較強時,同時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時,和在狹窄定義的市場內,以及在長期的時間范疇內。只有在這四種任何一種情況下,消費者才會對物品價格做出強烈反應,對物品的需求才會富有彈性。
石油,它是一種不容易找到代替品的物品,在短時間內它價格的變動對消費者也缺乏彈性,因此,石油價格上調,在短時間內,消費者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會出現明顯的浮動,也不會造成市場經濟均衡失調。
石油價格下調
了解了石油價格上調的原理,就不難發現,石油價格的下調也是隨國際石油價格走勢而行。當國內石油價格為在下一次十個工作日內準備做出調整時,發現國際石油價格累計下跌,那么國內石油價格就要隨之進行一次下調。根據需求定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對該物品的需求就會增加,所以,國內石油價格下調了,但是需求量增加了。因此,對于國家整體經濟而言不會因為石油價格的下調而遭受影響。
不管國內油價是上調還有下調,均在市場價格均衡允許范疇內,唯一不同的就是消費者和供求者情況的影響。當油價上調,需求者情況變化,當油價下調,供給者情況變化。根據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對于需求者和供給者,不管是在石油價格上調還是下調,國家都會給予相應的補償。因此對石油的供給量和需求量都造不成大的沖擊。同時國家在時間的把控上也控制的很好,因為一種物品的需求彈性大小與否與時間長短息息相關。所以,每十個工作日內對國內油價做一次調整,這樣就把石油價格的變動牢牢地控制在缺乏彈性這個點上。
石油價格擱淺
所謂油價擱淺是因為達到了調控上下限。石油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石油價格若是每桶低于40美元或者高于130美元時油價都不做調整,這就出現油價擱淺狀態。
石油價格的上限和下限是分別針對消費者和供給者而言的。除了石油上限價格和石油下限價格外,還有個市場均衡價格。當石油價格高于上限價格,而上限價格又低于市場均衡價格時,就會出現石油短缺情況;當石油價格低于下限價格,而下限價格又高于市場均衡價格時,就會出現石油過剩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并非說單靠政府對石油價格作出調整所能解決的,它需要一個既有效率又客觀的自由競爭的市場來進行配給機制。而在這個自由競爭市場中,價格就起到配給機制作用。
因此,在這個自由競爭的市場里,當石油價格高于上限出現短缺時,自由競爭市場的價格就會有效率而又客觀的配給物品,使供求均衡;當石油價格低于下限出現過剩時,供給者就會積極采取行動,紛紛減緩生產,使供求均衡。經過一段時間自由市場的調整,供求達到均衡,就能根據油價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的原則順應國際油價漲跌走勢而再次進行調整。
其實,任何一種物品的價格都會自發調整,使該物品的供給和需要達到平衡。因此,不管油價是上調、還是下調抑或擱淺,在遵循市場供求均衡價格的前提下,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改善市場配置,使資源效率最大化,平等最大化,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和諧發展。(張鳳元/文)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