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免疫學雜志》于1985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免疫學會和吉林省醫學期刊社主辦的基礎醫學類學術期刊。期刊為半月刊,共計128頁,開設“院士述評”“專家述評”“基礎免疫學”“臨床免疫學”“中醫中藥與免疫”“腫瘤免疫學”“免疫學技術與方法”“教學園地”“專題綜述”“信息速遞”等欄目。作為中國免疫學會的會刊,《中國免疫學雜志》創刊以來始終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并行”的辦刊宗旨,致力于報道我國免疫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學科間工作經驗,服務于我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藥單位的免疫學工作者及相關工作人員。《中國免疫學雜志》多年來始終保持嚴謹的辦刊風格,是免疫學領域的代表性期刊,得到了免疫學領域讀者、作者和科技人員的廣泛認可。
《中國免疫學雜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核心庫來源期刊和美國《化學文摘》(CA)源期刊,被IC、CABI、UPD、WPRIM、知網、萬方、維普等國內外多家檢索機構和數據庫收錄。期刊多次獲得國家出版獎項以及重點項目的支持,是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的期刊,并先后被評為“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全國百強科技期刊”,先后榮獲“第一屆北方優秀期刊獎” “首屆北方八省優秀期刊獎”“吉林省十佳期刊”“吉林省新聞出版獎期刊精品獎”“吉林省名刊”,多次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項目資助。
據202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數據顯示,《中國免疫學雜志》核心影響因子為1.147,核心總被引頻次學科排名第一,綜合評價總分排名位列基礎醫學類第二。
據《2021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數據顯示,《中國免疫學雜志》影響力指數(CI)在免疫學領域排名第一,在“基礎醫學類”學科位居第三,穩居Q1區域,影響因子1.506,研究層次始終保持在第一層次。同時,連續兩年入選《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期刊名錄》,各項技術指標在全國同類期刊中一直穩中有升,名列前茅。
為了更好地發揮會刊在傳播免疫學科知識、推動我國免疫學發展和培養免疫學科技隊伍中的作用,《中國免疫學雜志》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術水平和出版質量:
主動出擊,策劃選題,組織和邀約優質稿件。通過組織和邀約高水平稿件在本刊發表,不斷提升雜志的影響力,打造期刊品牌。
第一,借助一切契機,主動約請領域內的優秀稿件。與領域內高水平的專家、作者建立聯系,約請本學科專家或其課題組成員撰寫高水平論文,組織高水平、高影響力的稿件發表在本刊上,減少優秀稿件外流。
其次,積極進行選題策劃。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與編委、專家及作者的聯系,廣泛調研,跟蹤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了解領域內的研究熱點,并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重大熱點問題和重大活動,主動創新,積極策劃、組織、實施主題出版,報道重點領域內具有國際和國內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時對發表在我刊專題中的高影響力論文予以獎勵。
加強辦刊專家隊伍建設。首先,加強編委會建設。編輯部嚴格執行編委會制定的方針和政策,同時明確編委負責組稿、審稿、撰稿的職責,并且注重編委的責任化、年輕化、動態化。充分發揮編委會的學術領導作用,由其牽頭壯大審稿人隊伍,健全審稿領域,彌補部分研究領域審稿人空白。其次,壯大審稿人隊伍。積極發展青年審稿人,落實同行評議制度,加強審稿人準入和管理制度建設,明確各審稿人研究方向,精準送審,建立優秀審稿人的評選機制,最大程度發揮審稿人隊伍的作用,為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構建科研機構常態化聯系網絡,挖掘潛在優秀稿源。借助中國免疫學會的學術力量,同時依托主編、副主編、編委的學術影響力,通過多種方式建立一個以編輯部為主體,與重點高校、重點科研機構常態化聯系的網絡,加強雜志宣傳,同時挖掘并培育潛在優秀作者,與其建立聯系,給予其優惠政策,引導其將我刊作為首選科研成果刊發平臺,為常態化優秀稿件儲備做鋪墊。
建立公正、客觀、嚴格、規范的論文質量把控體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從內部入手,嚴格把控論文質量。并且不斷加強學習,在廣泛借鑒國內外優秀期刊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刊實際,建立論文質量把控體系,嚴格審核稿源,根據稿源質量進行分類管理,優化稿件質量。
加強編輯部內部建設。首先,注重編輯人才培養。高水平的編輯隊伍才能打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期刊。以人為本,不斷加強編輯人員自身知識的更新和充實,從雜志的專業特點和科技期刊的要求出發,組織編輯參加業務培訓與學習,選派編輯參加國內外免疫學學術大會及科技期刊編輯業務培訓,不斷提升編輯人員內容策劃和約稿組稿的能力,提高編輯人員的整體素質,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高水平編輯隊伍,為雜志發展提供助力。其次,加強編輯部內部建設,嚴格落實“四審制”,即編輯初審、副主編預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編輯部終審,用嚴格、規范的論文質量把控體系為雜志質量保駕護航。
《中國免疫學雜志》自創刊以來一貫秉承辦刊宗旨,立足稿源質量這一根本,與時俱進,穩步發展,在保證雜志刊載質量、建設審稿人隊伍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堅持宗旨,打造特色。《中國免疫學雜志》始終以報道國內外免疫學科發展動態,推動我國免疫學科研、教學事業的發展為己任,一直是學會對外宣傳和交流的主流媒體和重要渠道。欄目設置方面既體現了我國免疫學發展的全貌,又突出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免疫學特色,刊載內容不但涵蓋了免疫學各分支學科,更是同類期刊中唯一設立“中醫中藥免疫學”欄目的專業期刊。并于1993年開設“教學園地”欄目,探討免疫學教學相關問題,對推動我國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培養免疫學人才起到巨大作用。同時,為了跟蹤科技前沿,捕捉有價值的科技信息,搶發對學術研究有導向作用的稿件,根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及時調整報道重點,加大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文章的刊發力度。
圖1 《中國免疫學雜志》專家隊伍架構(中國免疫學會供圖)
專家辦刊,穩步發展。《中國免疫學雜志》一直秉承專家辦刊的理念,編輯委員會及審稿專家團隊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為雜志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專家基礎。現任名譽主編曹雪濤院士、主編田志剛院士均為學科和行業內領軍人物,在國內外免疫學界極具影響力;現有編委102人,其中院士11人,優青、杰青40余人,編委會涵蓋免疫學各分支學科頂尖專家;作為會刊,雜志編委中包括中國免疫學會下設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免疫分會理事長及11個分支專業分會的主任委員;專家在審稿、組稿、落實辦刊方針、為雜志謀發展方面發揮實質作用,為雜志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雜志的影響力,近年來編輯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新舉措。2019年率先將刊期由月刊改為半月刊,以期更快發表國內外免疫學研究新進展,助力我國學科發展。關注科研熱點,積極探索主題出版,開拓稿源。2019年至今,先后出版了4本中醫藥免疫學專輯,并組織出版了腫瘤免疫學、免疫學在線教學等多個專題。加入方正學術出版云服務平臺,利用數字技術助力雜志的傳播與發展。一邊擴建專家庫,調動專家的審稿能動性,一邊加強編輯隊伍業務能力提升,為作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審稿服務,為雜志質量保駕護航。
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免疫學雜志》已經成為一本具有較高學術水準、堅實發展基礎、成熟辦刊體系的學術期刊。面對日益激烈的科技期刊競爭環境,如何把握時代契機,吸引優秀稿件,提升雜志學術水平,更好地發揮會刊的學術引領力,將是今后重要的辦刊內容。《中國免疫學雜志》會在新形勢下,立足根本,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術與出版質量,為成為精品期刊不懈努力!(案例撰寫者:張曉舟)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