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著名詩人、音樂創作人黃莽到湖南采風創作,游歷了湘西鳳凰古城,竹山苗寨,小九寨溝,還有張家界天門山等地,創作了幾首古體詩詞。
一、夜游鳳凰古城
入夜鳳凰城,華燈暖月明。
一江清水動,皆是抖衣聲。
這首五言絕句以所見,用虛實靈動的手法描繪了夜晚鳳凰城景象,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勾勒出了夜晚鳳凰城的美麗景色。一、二句直鋪,單刀直入,交代了時間和地點,以及環境的氛圍。夜幕降臨,古城點亮了華燈,給整個城市帶來了溫暖的氛圍。月亮明亮高懸,映襯著照亮的城市,使得夜晚更加明亮。第三句詩中的“一江清水動”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它流淌在城市中,發出輕微的聲音。這里的“動”字,賦予了江水生命與激情,還有它的靈性。繼而第四句“皆是抖衣聲”,銜接第三句的“動”字,以“抖”字形象的描寫了游人租苗族服飾拍照,跳舞或者走動所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如同江水一樣悅耳動聽,讓人感到一種生活的氣息和活力。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作者巧妙的化用,毫無違和之感,在創作中消化古人的經典詩句,為自己所用,并且出新,可謂手法老道。整首詩通過描繪夜晚鳳凰城的景象,以及流動的江水所發出的聲音,營造了一種寧靜、溫暖和神秘的氛圍。讀者可以通過這首詩感受到夜晚鳳凰城的美麗與獨特,以及這座城市中流動著的生活氣息。
二、夜游鳳凰古城
兩岸酒家迎,游人橋上行。
迪吧三五處,江水伴歌聲。
這首同樣寫夜色下古城的景象,語言質樸,通俗易懂。作者寫到兩岸酒家迎接游人,游人在橋上行走的情景,以及江水伴隨著歌聲流淌的場景,展現了鳳凰古城的美麗和熱鬧。詩中還提到了鳳凰古城中有一些迪吧,傳出的歌聲伴隨著江水歡快流淌。詩中的“三五處”具體是實際數字還是虛擬數字不得而知,但這不重要,通過“酒家、游人、迪吧、江水、歌聲”一系列的具象事物給整個古城增添了一份活力和動感。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想象鳳凰古城的繁華景象,以及人們在這里盡情享受生活和娛樂的場景。
三、游湖南小九寨溝
飛越千山和萬水,走在青石橋上為了誰
只為了今生與你的相會,眼前生生不息的江水
流淌在心上的你,我早已把你寫成了詩
說好的約定,卻不見誓言的你
無言的風過雨來,那是我無盡的傷悲
四、游湖南小九寨溝
山仁水智遠來行,坐聽石橋風嘯聲。
吹亂發型留影酷,誰家妹妹付真情。
這首七言絕句描繪了一幅山水迷人的景象,語言與時俱進,俏皮而不失天真。起句化用《論語·雍也篇》,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句。“山仁”表達了山的善良和慈愛之意,而“水智”則象征了湖泊的智慧和靈性。這一句講述了游覽山水遠道而來,正是被這美妙的山水所吸引。承句寫在石橋上靜坐聆聽風的呼嘯聲,在石橋上可以俯瞰整個景區的好地方,同時也能感受到風的嘶鳴聲。這樣的場景恍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使人沉浸其中,也為繼而為轉結做好鋪墊。轉句描述了作者在因為在橋上受到風的吹拂,使發型凌亂不堪,但卻更增添了一種酷勁。這里暗示著旅途中的自由和放松,人們不再拘束于外貌的完美,更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轉句最意味深長,表達了在此地或者是這很酷的形象是否能結識的當地妹妹對傾注真摯的情感。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湖南小九寨溝的美景,并融入了游客們的體驗和情感。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一段旅行經歷的深情表達,以及對于大自然和當代男女對待情愛關系的思考。
五、張家界天門山
靜臥千年風水轉,高山猶似兩狐仙。
遠看山洞如明鏡,鬼谷靈魂在畫圈。
這首七言絕句以張家界天門山為背景,通過描繪風水轉動、高山如狐貍的形象,以及神秘莫測的鬼谷子,展示了這座山峰的神秘和靈動之處。起句詩中的“千年”表達了天門山存在已久,而天門山大約每70年站在同一地方,洞口位置是不一樣的,這也許就是 人們常說的風水輪流轉的道理吧!承句詩人將天門山的形象寫出來,兩座高山好比兩只狐仙靜臥,即突出了其高聳入云的壯麗景象也形象的描述了山的形象。虛實的結合賦予了神秘而超凡的色彩,使讀者產生一種向往。轉句詩人以遠看的角度描繪山洞如明鏡的景象,這里的明鏡象征著山洞的清澈和透明,給人以清新和寧靜的感覺,甚至想通過山洞窺得天機,暗示著山洞中隱藏著許多未被發現的奧秘。尾句“鬼谷靈魂在畫圈”將山峰與傳言中的神秘鬼谷子相聯系,展示了天門山深邃的靈性和超越凡塵的境界。這里的畫圈象征著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所創造的界限和規則,又或許是為了封印狐仙。整首詩以天門山“靜臥”姿態展開,以靜寫動,虛實結合,句句不離主題,是典型的寫景詩,然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十》:“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觀察入微,以細膩的描寫,將張家界天門山的壯美、神秘和靈動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