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次開展了“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展現了新時代工程技術領域的新面貌和新形象。未來現代化的發展,根于創新,唯在得人,只有選擇自主創新,才能真正自立自強。
工匠風采絢麗網絡平臺
自媒體平臺技能人才逐漸走紅各大網絡平臺,頃刻間獨特的工匠色彩,引發了世人關注。一夜之間,短視頻帶來的技能分享之風,成為社會范圍內各行各業大幅度提高技能標桿的利器。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工匠匠心是指專注于某一領域,在生產過程全身心投入和精益求精的狀態。工匠們精湛的技藝描畫出傳統生活圖景的底色,能直接體現人自身的能力和風采,體現著人本身的精神和力量。工匠精神突出表達一種情緒、一種行為,其背后蘊含著一種文化,蘊含著對職業的敬畏,體現出高尚的理想和情懷,超越世俗的功利之心。
人才培養機制亟待完善
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高校工程教育規模居世界第一,但工程師總體合格程度在全球相對靠后。基礎教育領域的工程教育還未得到應有重視,普通高中學生缺少基本的工程興趣、習慣和工程素養,整體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工程技術、工程科技課程教育,制約著我國工程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現如今,在不少大學體系中,依然缺少頂層整體設計,缺少課程體系安排,未能建立起與大學“新工科”貫通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站位在未來大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機制上,亟待從普通高中開始逐步加強工程教育,構建工程引領人才的貫通培養體系。
深挖技能人才網紅潛能
從教育層面出發,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將自媒體與工程科技教育相結合。在社會范圍內,讓技能人才都成為自媒體的“紅人”,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者對工程科技的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和工程科技素養。邀請行業內的“紅人”擔任兼職教師,通過他們的經驗和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創建自媒體平臺,分享學習心得和成果,從而提高工程科技素養。同時,媒體平臺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推出更多有深度、有價值的工程科技內容,提升公眾對這一領域的認知,讓工程科技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培養未來工程科技人才奠定基礎。
新地鎮人民政府 殷軻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