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補貼退場”“國六新標準實施”“老技術AEB掀起新爭論”“油電同價”……中國車市經歷跌宕起伏,對汽車市場供給端、消費端和營銷端均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隨著國家促消費、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進以及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能。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車出口與新能源汽車成為拉動汽車產銷量增長的兩大支柱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產業和市場的巨大變化,既為汽車數字化營銷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賽迪時代預測,到2024年,中國汽車數字化營銷領域市場規模將達到260億元,增速超過10%。
日前,《中國汽車數字化營銷市場白皮書(2023年版)》(以下簡稱白皮書)重磅發布,通過對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進行全面、綜合性地評價,推出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排行榜,以期更客觀地反映目前我國汽車數字化營銷企業的競爭力情況,對于汽車數字化營銷領域參與者有所幫助。
市場研判:車企數字化營銷投入持續增長
對汽車廠商的調研數據顯示,有76.3%的汽車廠商在過去三年內數字化營銷投入呈增長態勢,較2022年提高了4.2個百分點。有77.3%的廠商表示在未來將加大數字化營銷投入,與2022年基本持平。同時,有4.5%的廠商表示受汽車市場大環境及自身業績影響,未來投入可能會有所下降,較2022年上升3.4個百分點;15.6%的廠商表示未來數字化營銷投入將基本持平,較2022年下降3.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汽車廠商未來在數字化營銷投入方面仍呈現較為理想的趨勢。
在對數字化營銷企業的調查中,有76.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汽車行業數字化營銷市場規模仍將呈現上升態勢,較2020年下降4.2個百分點;持不確定態度的受訪者占22.6,較2022年上升4.6個百分點;不看好數字化營銷的受訪者占0.6%,較2022年下降0.4個百分點。在當前行業發展背景下,市場規模整體受到看好,從業者對未來市場較為樂觀。
榜單分析:頭部企業保持穩定,技術產品創新能力成為核心優勢
2023年中國汽車數字化營銷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共選取了經營能力、服務能力、技術產品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四大指標,并細化了12項細分指標,對汽車行業數字化營銷企業進行全面、綜合性地評價。白皮書遴選了近20家汽車數字化營銷領域企業,根據競爭力評價模型進行評分,最終形成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TOP10。
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TOP10
新人上升勢頭迅猛,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從榜單名次來看,2023年中國汽車數字化營銷企業TOP10較前兩年有所改變。其中,新意互動憑借多年在汽車行業的資源積累連續六年穩居榜首,引領汽車行業數字化營銷發展;利歐數字首次殺入TOP3;三人行憑借近兩年的優異表現異軍突起,首次入選并排名第六。此外,TOP3企業競爭力得分集中在87分以上,與后續企業得分差距較大;其他企業的得分差距較2022年有所縮小,且整體得分有所提高。整體來看,在數字化浪潮下,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差距逐漸縮小,技術產品創新能力成為競爭關鍵。通過對榜單企業進行各項得分分析,企業經營能力均方差較小,而客戶服務能力、技術產品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均方差相對較大,均超過5。其中,品牌影響力差值最大達到7.39,表明后發企業在自身宣傳及口碑運營方面尚待加強。從技術產品創新能力最核心的指標得分來看,TOP1-5企業得分相對較高,表明頭部企業在技術水平及應用方面較為領先,技術實力正成為其重要優勢。
重點企業解讀
新意互動——在2023年中國汽車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排行榜中,新意互動排名第1位,連續六年蟬聯榜首。從整體得分來看,新意互動在各個維度得分較為均衡,其客戶服務能力和技術產品創新能力優勢明顯。成立于2002年的新意互動,憑借大數據輸出的研究洞察、策略創意、媒介投放等優勢,為客戶提供全價值鏈的智慧營銷解決方案,從專注服務汽車行業的數字營銷代理角色,向數字化產業集團的角色轉變,已成為汽車數字化營銷領域的領軍企業。
利歐數字——在2023年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排行榜中,藍色光標排名第2位。從整體得分來看,作為國內汽車數字化營銷領域新起之秀,利歐數字憑借近兩年的優異表現贏得了良好的用戶口碑,在品牌影響力方面得分最高。利歐數字主要客戶涵蓋了互聯網、快消、汽車、3C耐用品、美妝、運動時尚、大健康、電競等多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品牌。
藍色光標——在2023年汽車行業數字營銷企業競爭力排行榜中,藍色光標排名第3位。從整體得分來看,作為國內營銷領域龍頭企業,藍色光標的企業經營能力得分最高。藍色光標客戶覆蓋汽車、消費品、房地產等七大行業,累計擁有3000多個國內外客戶,并且在整個數字化營銷領域擁有較高的業務完整度。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