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成為主流】
2020 年 11 月,CAICV 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其規劃了國內智能駕駛目標, 2020-2025 年預計 L2-L3 級汽車銷量占比超過 50%,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開展 L4 級車輛商業化應用;2026-2030 年,預計 L2-L3 級汽車銷量占比超過 70%,L4級占比達到20%。IDC 預測,2024 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中滿足 L2 級自動駕駛標準的新車占比有望達到 59.8%!
感知是自動駕駛先決條件,其探測的精度、廣度與速度直接影響自動駕駛的行駛安全。智能駕駛實現系統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感知層,通過感知傳感器對環境信息和車輛信息進行采集與處理;決策層,對感知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執行層,控制車輛完成動力供給、方向控制等動作,最終實現自動駕駛 的目標。感知層包括車輛運動感知和環境感知。車輛運動感知提供車輛行駛中速 度角度及高精度定位等信息,感知傳感器包括自感應傳感器和定位傳感器。環境感知提供車輛行駛中交通路況和車身環境等信息,感知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
智能駕駛感知方案主要分為純視覺感知和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兩條技術路線。純視覺感知方案以攝像頭為主導感知外界信息,通過單個或多個相機實現對人眼 睛的模擬,希望模仿人開車時候的感知過程,特斯拉主要采用純視覺方案。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是以激光雷達為核心,同時輔以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協同配合來感知外界信息,不同傳感器的優劣勢可進行互補,國內電動車廠商普遍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案!
【2030 年全球車用激光雷達市場 872 億美元規模】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中國ADAS滲透率預計從2023年的6.3%增長到 2030 年的 87.9%;美國 ADAS 滲透率有望從 2023 年的 4.9%上升到2030 年的 69.9%。
ADAS 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快速滲透,預計將提升單車激光雷達搭載數量。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車載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研究報告》認為,L3、L4 和 L5 級別自動駕駛分別需要平均搭載 1 顆、2-3 顆和 4-6 顆激光雷達。
Frost & Sullivan 預計,2026 年全球車用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47億美元,其中,ADAS(L3 以下)預計 129 億美元規模,自動駕駛(L4、L5)預計 118 億美元規模。2030年全球車用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到 872 億美元,其中ADAS649億美元, 自動駕駛223億美元規模。
【2023 年激光雷達密集上車,產業化加速】
隨著產業化推進,激光雷達 ASP 在過去兩年大幅下降。根據禾賽科技季報 出貨量和收入數據分析,其ASP從1Q22的35869元/臺大幅下降到了 4Q23的 6394 元/臺。成本的下降推動了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也從最開始的 10 萬美元以上高端車下探到了 5 萬美元以下的普通車型。
根據佐思汽研調研,國內車企陸續落地多款激光雷達車型,如蔚來 ET5、ET7、 ES7、ES8、ES6;理想 L9、L8 和小鵬 P5、G9、G6 等;據不完全統計,2023 年 國內有 20 款以上新車型搭載激光雷達上市;2024 年后,寶馬、奔馳、沃爾沃等外資品牌也將加入到激光雷達上車潮中。
激光雷達密集上車帶動了其出貨量的快速增長。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統計,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激光雷達合計出貨 57.09 萬顆 , 同比增長341.19%;2024 年全年交付有望到 150-180 萬顆,行業正加速成長。
我們篩選出以下潛力標的
萬安科技(002590) 據 2023 年 2 月 22 日互動易回復,公司已開展毫米波雷達在 智能駕駛中的應用研究,目前已經完成 AEB、ACC、LKA 等系統的研發,后續將推動產品量產。
鈉睿雷達(688522) 公司 mmwr001 是一套雙極化毫米波雷達,可應用于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
威孚高科(000581) 據 2023 年 2 月 6 日、2 月 8 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 公司 4D 毫米波雷達產品目前處于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快速發展階段,已獲取市場干線物流定點項目。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