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重慶兩江之星”首飛成功——民營商業航天一飛沖天
“重慶兩江之星”成功點火升空是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指導下,民營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典范,實踐了快速、高效的新型商業航天發展模式。相關專家表示,零壹空間依法合規開展商業航天活動,有序參與競爭,促進和推動了全行業共同發展,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補充力量——
5月17日7時33分31秒,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一群平均年齡僅有32歲的中國年輕科研團隊,依托三輪融資的市場化力量,以及重慶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首飛。
獲取大量飛行環境數據
“重慶兩江之星”為零壹空間OS—X系列的首型火箭。該火箭長約9米,總重7200千克,全程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高度約38.742千米,最大速度超過5.7倍音速,飛行時間約5分鐘,飛行距離273千米。目前,零壹空間已自主掌握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發動機推力達到350kN,能夠為客戶載荷實現0—20馬赫的飛行速度,同時該火箭可靈活配置燃氣舵、空氣舵、姿控動力等多種控制機構,并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能夠滿足飛行試驗所需的各類復雜飛行彈道。
首飛實現了長時間臨近空間有控飛行,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飛行試驗中,零壹空間開展了國內首次“減阻桿”“低成本能源”“箭上無線通訊”等創新技術的研究,為簡化火箭系統設計、降低研制成本打下了堅實基礎。以箭上無線通訊技術為例,將火箭從“有線網絡”帶入“無線WiFi”的新時代,該項技術可以減少箭上電氣系統設備50%的重量,節約箭上電氣設備30%的成本,縮短箭上電氣系統60%的設計周期。
OS—X火箭的研制成功是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指導下,民營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典范,實踐了快速、高效的新型商業航天發展模式,是我國新時代航天領域發展道路上的成功探索。航天領域相關專家表示,“作為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代表,零壹空間依法合規開展商業航天活動,有序參與競爭,促進和推動了全行業共同發展,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補充力量”。
探索商業航天新模式
零壹空間CEO舒暢表示,OS—X系列火箭從公司內部立項到完成首飛,僅用了一年時間,如此“快”的速度主要得益于公司對商業航天新型研發模式的探索。
低成本設計理念決定商業模式。公司在國家航天技術和工業基礎上,從立項初期就確立成本目標,大膽引入新方案和新技術,引入新方法和新工藝,不遺余力建設充分競爭的市場化供應鏈體系,形成了低成本設計方案和實現方案,在商業航天的新征程上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
高度自主研發提升了研制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公司建立了從總體到總裝的完整隊伍,將總體、分系統、核心產品的設計、生產、試驗、裝配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減少了外部協調,實現效率最大化。
扁平化研制架構帶來了高效機制。公司改變傳統上各研發部門分散式設計模式,減少研發部門的層級關系和接口,形成以“去行政化和設計為主”的扁平化設計構架,從而充分運用“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思維,一切通過總體,一切以客戶為中心。
高度集成化產品創造了極大效益。火箭電氣系統采用高度集成一體化設計,核心單機綜控機將全箭10個單機產品集成為1個單機,大大縮減了系統規模,減少了設計與試驗的迭代環節,使電氣系統綜合匹配試驗由傳統的半年縮短為1個月,將“摩爾定律”的功效在航天領域充分發揮出來。
社會化資源整合拓展研制途徑。零壹空間充分利用我國工業資源,打破了軍工集團之間的壁壘,研發合作和技術服務橫跨多個軍工集團旗下院所,同時不斷廣泛吸納優質民營企業進入該領域,生產試驗充分利用各行各業生產與試驗設施,實行社會化資源整合,充分利用航天、航空、兵器等行業的基礎設施,一年內完成了火箭6大系統18項大型地面試驗,實現了商業化、社會化的資源整合模式,是“軍轉民”,“民參軍”領域的一支代表性力量。
同時,零壹空間改變以往靠國家投資的方式研發航天級產品,開創性地引入社會資本以及國有大型產業投資集團進入火箭研制領域,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分享利益,共同承擔風險。自2015年在北京成立以來,3年時間里,零壹空間已經累計獲得了三輪、總金額接近5億元的融資。兩江新區下屬企業兩江航投集團也出巨資支持零壹空間發展,積極響應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通過引入圍繞火箭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業態,力圖打造中國內陸地區高端產業新的增長極。重慶兩江航投集團董事長方文杰表示,這種方式一方面促進了國家產業升級,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引導社會資本方向;另一方面,各方資本的深度參與為商業航天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活力。
據悉,零壹空間未來目標是緊密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圍繞研究任務建立起一個從科研需求到飛行驗證,從方案設計到成果固化的閉環式航天科技生態鏈,通過系列化的飛行試驗,引領全國空天技術的發展方向,逐步提升國家空天領域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快速推動前沿技術的工程應用。同時,公司自主研發的OS—M系列火箭將專注于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服務于全球小衛星及相關業務需求客戶,提供快速、低成本以及優質的發射服務,其首型火箭計劃將于今年年底前后首飛。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