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午,“長航洋山”號裝203個標箱駛往上海港,這個也是太倉港與上海港合作的“滬太通”操作模式,每8個小時一班,今年一季度,“滬太通”項目共完成1.35萬標箱,同比增長77.4%。3月份,太倉港貨運吞吐量比2月份增長17.1%。集裝箱吞吐量比2月份增長78.4%。
4月7日4時30分,從廣州外運倉碼頭直航江蘇如皋港的“中福之源”號貨輪靠泊蘇中國際2號泊位,開始卸載作業。該貨輪裝載546標箱貨物,歷時4天航行抵達繁忙的如皋港。今年一季度,如皋港集團實現集裝箱吞吐量76054標箱,同比增長6.6%;散雜貨吞吐量實現198.2萬噸,同比增長115.6%。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態勢持續鞏固拓展,江蘇港航運行正呈現恢復性增長,就在前不久,伴隨著和煦的春風,盤錦線首航船“運來17”順利靠泊蘇州太倉港港務集團正和興港碼頭,同天,裝載4.97萬噸岳陽石化原油的“北海奮進”號油輪也緩緩靠泊南京港股份公司612號碼頭,南京長江港航綜合協調指揮中心組織實施的長江南京段油輪“進出江直達”聯動取得成功……
記者從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太倉港、如皋港的生產飄紅正是江蘇港航業一季度生產形勢的一個個掠影。水運通道、港口口岸都運轉暢通,江蘇,正迎來港航業復蘇的春天。
港口生產回升向好
全面恢復,打破記錄!這個令人驚喜的消息,來自南通:隨著生產秩序重回正軌,通海港區在確保防疫到位的前提下,搶箱量奪高產,單晝夜吞吐量、橋時效率等生產作業紀錄不斷刷新,3月份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3554標箱,不僅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還打破了開港以來的單月最高記錄。
今年第一季度,江蘇港口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沿江港口平均每天有15萬噸生產生活物資發往湖北,發揮了疫情期間運輸主通道作用。江陰港組織優先保障重點地區物資運輸,對運往湖北生產生活物資的船舶優先安排靠港作業,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5305.01萬噸,同比增長0.36%,與去年基本持平。
目前,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已全部復產,29個港口續建項目復工24個,復工率達83%,到崗人員3941人,到崗率達82%,復工復產成效顯著。3月份全省港口集裝箱量環比增長約51%,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江蘇各港加快保障防疫物資運輸。連云港港通過中韓輪渡貨運班輪運送約460萬只口罩、3000套防護服至韓國。南京港西壩港區煤炭通過鐵路“散”改“集”運輸保暢通。江蘇省港口集團通過減免1月24日至2月9日期間在碼頭產生的進口集裝箱的重箱堆存費,保障集裝箱運輸。
內河運輸增速明顯
在全省交通船閘集裝箱船舶過閘免費政策下,江蘇內河港口集裝箱保持高速發展,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1萬標箱,同比增長30%,其中蘇州內河港、徐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成為內河集裝運輸亮點。
當前,江蘇內河運輸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5%。今年第一季度,揚州樊川船閘過閘貨物量11.5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11.3%;4月3日,邵伯船閘一、二號閘共開放閘次93次,放行船隊16個、貨輪304艘,船舶通過量達78.7萬噸,再創雙閘運行日船舶通過量新高。
航道續建項目全部復工
3月30日下午,隨著“嘭”的一聲巨響,在黃海岸邊突然躍起幾十米高的泥水騰飛景象。徐圩港區集裝箱圍堤工程復工后,成功完成首次正堤爆破擠淤作業,標志著徐圩港區集裝箱泊位區堆場圍堤起步工程項目大干快上拉開了序幕。
當前,江蘇各級地方政府、各港航單位復產復工保障措施有力,各港航企業主動作為,19個干線航道續建項目現已全部復工,到崗人員2971人,到崗率達96%。
3月25日起,區域重點能源、建材及大宗物資水運主通道——蘇北運河淮安船閘一號閘開始進行計劃性停航大修,計劃工期30天。航道船閘部門為船民提前探路設計了繞行路線,途經的三個船閘都是24小時通航,無滯留船舶,可隨到隨走,部分船閘提供電話預約登記,實行全程不上岸、零見面審批等服務。
中歐班列逆勢上揚
今年以來,蘇州中歐班列逆勢上揚,并反超去年同期,一季度較去年同期增長14%。僅3月份,班列開行數、集裝箱量均增長50%以上,共開行35列,合計搭載3052個40英尺集裝箱,貨值1.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2.2%、50.8%、13.6%。
2月以來,蘇州中歐班列調動跨境供應鏈資源,一方面深入企業了解復工復產物流需求、精準響應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主動對接班列沿途境外運營商,實時了解相關查驗要求和條件,打通中歐班列運行因疫情引發的“腸梗阻”。從2月24日開始,中歐班列恢復到每周4列出口、1列進口的頻次;到3月份增加到每周6列出口、1列進口,趕超去年平均水平;到3月底已增加每周到發11列,實現逆勢增長。
與此同時,蘇州國際貨運班列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多式聯運示范效應,拓展與上海港、太倉港等區域內重要港口的合作,深度接軌上海集疏運體系“新航線”。一季度,該公司與中鐵集裝箱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作運營的“蘇州—上海洋山港”海鐵聯運班列,已發運2800個標準集裝箱。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