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年在京杭運河上跑船的船老大何建軍剛剛辦了件“大事”——購置了一艘800噸級集裝箱貨船。“以前這段運河走不了大船,我靠著一條老船養活一家老小,攢不下多少錢。現在能通航千噸級大船了,我瞅準機會趕緊買了艘新船,專門運輸集裝箱,收入比以前多很多。”老何笑著對筆者說。
老何的“大事”背后是中交上航局建設者的辛勤付出。
清晨的京杭運河,天色蒙蒙亮,河面上氤氳著薄薄水氣。“嗚……嗚……”一陣鳴笛聲劃破了河面的平靜,貨船開動起來,拉開了新一天的序幕。兩岸垂柳依依,綠草茵茵,舉目皆是綠色,貨船沿河緩緩前行,仿佛穿行在綠色之中。眼前令人陶醉的景象,正是中交上航人的杰作。
浙北地區江河眾多,水網密布,具有優越的水運條件,形成了發達的內河運輸體系。千百年來,內河運輸對當地交通的便捷、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內河航運需求激增,原有航道已無法滿足要求。中交上航局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建設多項內河整治工程,為浙北高等級航道網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1月15日,中交上航局承建的京杭運河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3標段航道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該工程將原有的四級航道改造成三級航道,通航能力從500噸級提升為1000噸級,內河集裝箱船可以沿著京杭運河、杭甬運河直達世界級港口城市——寧波,實現海河聯運。
作為浙江省首個內河水運品質工程,工程實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按照有關設計要求,運河兩岸的墻身是以純漿砌塊石砌筑,后方修筑混凝土防洪堤,以防止汛期水位上漲漫堤。而這一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卻遭到了村民的阻撓,他們認為漿砌塊石施工中產生的巨大噪音對生活產生了影響。
“村民們的意見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和討論,最終我們提出采用混凝土加漿砌面石,防洪堤改為純土方的施工工藝,這樣就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減少施工噪音。施工完成后,項目部還主動在防洪堤上進行了綠化,為原本單調的工程增添上幾分大自然的綠意。”施工員張王寶說。
京杭運河湖州段向東20公里,則是中交上航局參與改造的另一條骨干航道——杭平申線桐鄉段。杭平申線是溝通浙江與上海之間的跨省市航道,是長江三角洲東西方向重要的內河航道之一。
破損倒塌的護岸、河岸沿線遍布的破舊民房和工廠,這樣的原始地貌讓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桐鄉段項目經理徐翔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為了加快項目推進,最大程度減小征遷問題對工程的影響,項目團隊白天認真對工程全線進行實地探勘,晚上在項目部對白天的踏勘情況進行匯總,在圖紙上進行標注,將現場踏勘到的征遷問題每日反饋到業主征遷部門。“每天都要走兩三萬步,沿線幾個村子的所有小路我們甚至比當地人都熟悉。”徐翔回憶說。
杭平申線全線改造完成后,浙北內陸的集裝箱貨船沿著航道可到達嘉興港和上海,經海路輸送到國內外,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產業的發展。
今年5月18日,京杭運河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7、8標段正式開工,工地現場,再一次活躍著中交上航局建設者的身影。筆者了解到,該工程將新開辟一條溝通京杭運河和錢塘江的新航道,使浙北、浙東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貫通成高等級的內河水運網。屆時,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區將連成一片,1000噸級的船舶可從山東東平湖直達浙江杭州。
深耕一片市場,造福一方百姓。“我們用勤勞的汗水筑成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高等級航道,就是串起了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勞動致富的夢想。”一位京杭運河杭州段的中交上航局建設者如是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筆者還了解到,在工程建設中,中交上航局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決不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巧妙解決了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兼顧的問題。
在京杭運河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在護岸選材上格外注意生態保護,大量采用彷木樁、箱式綠化擋墻等,結合少量特別研制的生態混凝土作為輔助材料,形成可以抵抗水流淘刷侵蝕的結構,重點構筑能透水透氣、適合生物生長的生態防護平臺。為了形成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河道景觀,項目部還廣栽花草樹木,構建河岸綠色生態體系,實現了“城水共生,水清岸綠,人水和諧”。
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桐鄉段項目部也摸索出一套辦法。“原先,河岸上雜草叢生,一到夏天就成蚊蟲的‘大本營’,煩得不得了。”村民張存山回憶說。項目部考慮到居民生活和景觀需求,把穿村而過的河岸改造成干凈整潔的林蔭道路,沿河居住的村民告別了以前“開門見雜草,春防蚊蟲夏防蛇”的生活。林蔭道路成為村民們茶余飯后散步的最佳去處。
除此之外,桐鄉段項目部一直堅持把施工環保作為所有工序的出發點。對施工產生的污水,項目部設置了三級沉淀池進行沉淀,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對外排出。橋梁預制場則采用循環噴淋系統,對噴淋用水進行回收循環利用,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安排灑水車對運輸道路及時灑水,保持路面濕潤,控制施工現場揚塵。預制管樁施工噪音較大,為了解決噪音難題,項目部認真研究施工工藝,最終選擇采用靜壓法沉樁的方式代替傳統的錘擊法沉樁,并且在施工前對周圍居民進行告知,盡量降低噪音,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一泓清水,一抹綠色,這是中交上航人對綠水青山的尊重與呵護。“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中交上航人正用實際行動,為浙江省水域綜合治理事業寫下生動注解。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