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與航道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帶動產業集群崛起的載體支撐。作為水運大省,江蘇堅持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港航規劃、建設、生產、服務全過程,對標世界一流港口與國家內河航運發展要求,以“集約、高效、生態”豐富高質量發展內涵,以綠色港航建設的實際成效支撐美麗江蘇建設。
綠色港口走向全國前列
近年來,圍繞國家綠色港口建設要求,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從規劃和前期工作階段就推動企業嚴格落實污染防治要求,在港口總體規劃修編及港口工程前期工作有關技術性審查中,突出集約綠色發展導向,逐項明確港口污染防治要求,實現污染防治設施與港口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得益于政府部門與企業在“最初一公里”的共同發力,各地港口顏值和功能雙提升,正成為一道道綠色美麗的風景。
走進位于鎮江句容下蜀鎮臨港工業集中區華電路1號的華電句容港碼頭,只見從裝載煤炭的貨船卸貨到發電廠區,因為全封閉操作,處處“一塵不染”。
“我們的港區就像花園一樣。” 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高金全介紹,華電句容港是江蘇省規劃的六大煤炭中轉應急儲備基地之一、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戰略規劃的“具有輻射功能的三個煤炭儲運中心之一”、唯一長江海輪直靠的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今年剛竣工的句容華電港碼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港口生產中,推廣應用大跨度封閉煤棚、曲線落煤管、粉塵檢測與抑塵聯動系統、大抓取比抓斗等先進技術,以技術賦能,讓港口成為“花園”。
在南通,一艘來自浙江的3000噸大型運輸船順利進入南通港江海港區洗艙站,該船進站前曾運輸92號汽油,接下來更換作業品種就需要通過洗艙站對艙內殘余油氣進行清理。“洗艙后可實現汽不上天、油不落地,有效清理每個環節污染物。”中化南通石化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席曉勇介紹,今后在長江航行的不具備貨艙自清洗能力的油船等船舶,洗艙水便可在此收集、處置并達標排放。
像這樣的長江沿線洗艙站,江蘇今年一共要建成投用5座,占全國長江沿線規劃洗艙站總數近40%。目前,除了南通市2個水上洗艙站已在全國長江干線水域率先投用,南京市和江陰市3個水上洗艙站也在加快建設。僅南通市如皋港區陽鴻石化水上洗艙站,就能接收處理8大類30余個品種船舶洗艙水,每年可滿足600艘次以上船舶的洗艙需求。
除此之外,我省在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和使用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據交通運輸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時間與接入次數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船舶使用岸基供電,實現“油改電”,靠港時船舶發電機無需工作,能使每次靠港減少九成以上的柴油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等,還可減少噪音污染,將有效改善港口城市空氣環境質量。近年來,根據國家《港口岸電布局方案》,我省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推動岸電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航運企業和船舶使用岸電,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累計建成港口岸電設施2176套,覆蓋泊位2621個,國家方案中明確的建設任務已完成146%。8月,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電力公司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工作的通知》等,共同推進靠港船舶安全規范使用岸電,提高岸電使用率。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港口碼頭岸電使用量已比2017年翻一番。
內河航道鋪展親水畫卷
“治水、治氣、治廢、添綠”是近年來我省綠色港口建設的主攻方向,而綠色現代航運則是綠色航道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9月,我省三級以上干線航道20個水上服務區和40個船閘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已全部建成投運,不僅基本實現全省內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全覆蓋,還實現了手機端在線申請送交和登記,大大方便了船民。繼去年8450艘江蘇籍400總噸以上貨運船舶全部配備防污設施設備之后,到今年底還將有約1.8萬艘本省籍400總噸以下貨運船舶免費安裝生活污水儲存和監控設備。
不僅如此,作為交通強國建設首批試點省份,我省還將“航運特色鮮明的大運河文化帶樣板”作為交通強國十大江蘇樣板之一。今年,全省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4個先導段已芳容初顯。蘇州白洋灣作業區至石湖景區段護岸工程打造了8段高品質多彩景觀帶,滄浪新城段建成了2.2公里“花香航道”。蘇州市區航道管理站站長賀篤輝介紹,“花香航道”是一次試驗,通過對航道兩側1—2級擋墻內全面綠化美化,建起了紫葉狼尾草、美人蕉、鳶尾、花葉蘆竹、黃菖蒲等季相分明的綠化色帶;還利用建筑廢料,借助3D打印技術制作成花瓶、拱橋、花箱、字母裝飾等13組個性化景觀小品,錯落分布在綠化帶中,使之成為吸引市民前來游覽的城市新風景。
與此同時,京杭運河揚州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植被茂密、綠意盎然,行走其間,眺望運河和長江交匯處,波光粼粼,令人耳目一新。整治工程項目辦工程科科長趙德懿說,這一航段采用生態環保材料筑起新護岸,種植耐水性植物,保護沿線生態環境。工程的實施,還將打通京杭運河入江“最后一公里”通航瓶頸。
“十三五”期間,我省在干線航道建設與養護中大量采用環保水平較高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推進廢料循環利用、新型護岸使用和航道沿線生態環境綠化、美化,顯著提升了全省航道“含綠量”。蕪申線常州段、楊林塘太倉段、芒稻河江都城區段都正在成為與城市相得益彰的“網紅”風景,也為沿線市民休息游覽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親水廊道。
綠色港航提升產業生機
令人矚目的是,全省港航自我加壓的綠色發展,不僅實現了港口周邊環境的不斷改善,還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態紅利。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表示,港口發展要看各港區水域與陸域空間承載能力、碼頭能力與企業產能匹配度。近年來我省從沿江地區向沿海轉移的鋼鐵、石化、煤電和液化天然氣等產業項目,均按照高標準、生態化的要求推進建設,實現了“金色”與“綠色”發展的雙贏。
連云港徐圩沿海一帶,曾是荒涼的鹽堿地,F在一條海濱大道已把長約30公里的海岸線變成風景線,一側是大海,海邊環境整潔的碼頭上空不時有飛鳥掠過,另一側分布著現代化花園式企業廠房。
規劃了30萬噸級深水航道、116個大中型以上泊位的徐圩港區,遠期吞吐能力約5億噸,目前建設已初具規模。連云港徐圩港口投資集團總經理邵傳慶在此奮斗了十年,見證著規劃藍圖逐漸成為現實,“當年這里看不到鳥,后來海邊變綠,海港興起,海鷗增多,生機盎然。”
連云港徐圩港口投資集團董事長何烽介紹,得益于港口越來越好的生產生活優勢,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作為國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吸引了盛虹集團、衛星石化以及中化國際等大型企業投資入駐,已帶動近1500億元產業投資,“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這些產業才能落得了地、開得了花。”
今年10月17日,省政府正式批復鹽城濱海港區總體規劃(2020—2035),鹽城濱海正成為沿海一顆“新星”。這份規劃將濱海港區劃分為北港池作業區、主港池作業區和南港池作業區,提出北港池航道規劃滿足20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要求,結合發展需要另行研究30萬噸級船舶減載通航問題;主港池和南港池航道規劃滿足10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兼顧大型LNG船舶全潮單向通航要求。該《規劃》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鹽城港濱海港區發展成為規;⒓s化、專業化的現代化港口,更將為我省沿海地區集聚綠色高端產業,推動轉型升級,加強港產、港口、港城等領域投資合作提供重要的基礎和平臺,有力引領全省港航事業綠色發展。
8月,“大通州灣”的標志性開港產業項目也與綠色結緣。積極響應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天鋼鐵集團決定充分利用南通港口及集疏運體系優勢,打造以智能制造為基礎的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精品鋼產業基地。在省交通運輸廳、南通市政府及省市各有關部門支持下,8月底,中天綠色精品鋼示范工程項目正式開工,標志著南通重大產業項目進入千億量級。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