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嘉興港航系統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搶抓交通強國、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錨定“樞紐嘉興”建設,加快推進海河聯運樞紐建設,基本形成了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水運體系,水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乍浦港集裝箱堆場)
港航樞紐網絡加速形成
12月4日,站在嘉興獨山樞紐外閘北望,黃姑塘支線上,一艘艘千噸級船舶由北往南輕松通過獨山樞紐內閘,壯觀的場面讓人感慨不已。這條支線改造前,僅僅是一條100噸水運能力的六級航道,它是獨山港內河出運的唯一運輸通道。
(嘉興港航工作人員在南關廂歷史街區巡航)
黃姑塘支線是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平湖段的組成部分,也是杭嘉湖南排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的一部分,于2019年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杭平申線完成改造建設只是“十三五”期間嘉興全力推動港航發展建設的一個縮影。五年來,嘉興聚焦“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加快落實首位戰略,掀起建設高潮。海河聯運樞紐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列入浙江全省“四港聯動”示范工程,加快打造“全國海河聯運示范工程”。嘉興港規模和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貨物吞吐量破億噸,躋身“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嘉興水運建設投資屢創新高。該市緊扣“穩投資、保增長”,實施大投入,建設大水運,促進大發展。“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56億元,是“十二五”投資的1.2倍。同時,嘉興內河高等級航道加速成網。“三橫三縱一通道”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全面鋪開,杭平申線、京杭運河“四改三”嘉興段、丁諸線等航道基本建成,浙北集裝箱運輸通道工程、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杭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加速推進,杭平申線黃姑塘支線、海塘支線,乍浦塘閘橋等海河聯運“最后一公里”瓶頸全面打通,以千噸級航道為支撐,長三角海河聯運樞紐地位基本確立。預計“十三五”末,嘉興全市航道總里程達1973.7公里,其中三級航道163.4公里,航道密度50.4公里/百平方公里,航道總里程、航道密度、三級航道里程均居浙江第一。
與水運投資不斷創新高和航道網絡加速成片相對應的是,嘉興“一港三區”布局結構功能也在不斷完善。嘉興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嘉興港深度融入浙江省“一體兩翼多聯”港口發展布局,沿海萬噸級碼頭成片,建成碼頭7座,泊位19個,預計“十三五”末,嘉興港碼頭泊位達100個,其中沿海泊位50個(含萬噸級及以上泊位37個),綜合通過能力達9325萬噸,形成以集裝箱、液體散貨、煤炭、糧食等專業化碼頭為主的泊位體系,與寧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外貿吞吐量3項核心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二。
一流水運服務提質增效
2016年10月,全國最大的海河聯運碼頭項目——嘉興獨山煤炭中轉碼頭開港試運行,至今4個年頭過去,該碼頭成為嘉興海河聯運發展的關鍵支撐,加速嘉興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嘉興水上巴士投入運營)
今年9月29日,嘉興市區開通兩條水上巴士體驗試運行航線,這是近四十年陸路交通高速發展后,嘉興市區水路通航的再次起程。
在“十三五”期間,嘉興建成了一大批這樣的水運服務項目,助力轄區水運發展提質增效。據介紹,通過實施水路運輸結構調整,預計“十三五”末,嘉興將完成水路貨運量4.85億噸,周轉量953.51億噸公里,較“十二五”分別增長15.20%和32.73%。嘉興全市擁有內河集裝箱船舶90艘、3711標箱,較“十二五”分別增長233.3%和208.5%。海運船舶30艘,31.1萬載重噸,較“十二五”分別增長34.4%和118.9%。營運船舶平均噸位683.97噸,較“十二五”增長112.58%。
記者了解到,為了推進海河聯運發展,嘉興發揮“前海后河”“通江達海”獨特優勢,深化與寧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戰略合作,做大做強至寧波、洋山的內支線業務,開辟至日本、東南亞近洋航線。鞏固杭嘉湖港口聯盟,開通集裝箱海河聯運航線13條,港口腹地由浙北向長三角地區延伸,預計海河聯運吞吐量較“十二五”末增長1816萬噸,年均增速為23.26%,占浙江全省海河聯運總量的70%。其中海河聯運集裝箱年均增速超50%。
為推動水運發展轉型,嘉興還出臺集裝箱海河聯運資金補助、免征嘉興港外貿集裝箱貨物港務費等減費政策,助力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充分發揮港口對產業的帶動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促進后方產業平臺的能級提升。建成全國最大的海河聯運項目即獨山煤炭碼頭,3個百億化工新材料項目落地嘉興化工新材料園區,全面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能級和后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嘉興正努力推動水上旅游和水路客運的復興,編制了《嘉興市水上客運系統總體規劃》、《嘉興市中心城區水上交通規劃》,先后開通了環城河線、杭州塘線等4條水上巴士航線,開啟水上客運新時代,獲得嘉興市委書記張兵批示:規劃和建設水鄉碧道很有意義,將成為嘉興這座現代江南水鄉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嘉興還全面推廣航道標準化養護,實施拼盤養護,投入養護資金6.4億元,為“十二五”的1.7倍,對嘉興全市16條航道開展了專項養護。打造美麗經濟交通走廊 389公里,逐步實現水清岸綠景美、兼具水鄉特色、承載地方文化的現代化高等級內河航道。建設蘆花蕩、平湖橫塘橋等9個內河服務區,大力完善船舶停靠、生產生活供給、船舶維修等基礎設施。
水運新興業態蓬勃發展
2016年,嘉興積極扶持“新船幫”智慧船運第三方物流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平臺為貨主企業、個體船戶提供貨物和船期信息、貨物在途管理、在線結算等服務功能。目前,該平臺共有6.2萬船戶注冊,2萬多家貨主用戶活躍在平臺上,開辟航線3233條,覆蓋21個省區,117個市平臺,發貨量已達9440多萬噸。
(獨山港開展應急演練)
2017年1月,由嘉港石化碼頭有限公司投資700余萬元建設的防爆型智能化船舶岸基供電系統項目正式建成,并聯船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具備無縫并網岸電系統的危化碼頭。
2020年11月20日上午,嘉興南湖景區首艘鋰電池動力游船在嘉興市偉佳船舶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探索推進南湖景區游船升級換代為清潔能源。
……
五年來,嘉興水運新業態蓬勃發展。水上交通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水上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對比“十二五”分別下降35%和28%。在此前提下,嘉興在浙江全省率先實現內河船舶“多證合一”“多檢合一”,全國首艘純LNG燃料動力內河公務船、全省首艘純鋰電池動力船舶均在嘉興建造,還建成了省內首艘數字化駕控設施的公務船。參與國家內河船舶RFID射頻卡標準起草,研究嵌入RFID的電子船名牌并在浙江全省推廣應用。
安全發展,生態為先。嘉興落實中央、浙江省生態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等任務,基本實現了“關停一批碼頭、提升一批碼頭、新建一批碼頭”的目標,累計關停“小散亂”碼頭830座,關停碼頭騰退土地4930畝,碼頭數量比整治前減少44%。“十三五”末,嘉興全市擁有內河泊位930個,綜合通過能力1.2億噸。單個泊位平均吞吐能力12.9萬噸,較“十二五”末提高了55.23%。全面建立了生活污水、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回收轉移機制,1563艘100—400噸本港籍營運貨船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柜改造。清潔能源推廣使用比例大幅提高,建成港口岸電設施296套,碼頭岸電覆蓋率達58.85%。
在探索“互聯網+水運”轉型發展上,嘉興蹄疾步穩。織就覆蓋全航區的通航感知網,建成航道激光流量監測點21個、AIS基站22個、RFID讀卡器30個和航道視頻監控點186個。在感知平臺建設當中,基于激光并融合RFID讀卡器、AIS接收基站、視頻抓拍分析、夜間補光等多技術融合的船舶航行自動監測系統,獲得發明專利,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加快打造“重要窗口”新成果
“十四五”時期是交通強國、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下嘉興水運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期。嘉興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嘉興港航部門將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緊扣高質量,邁向現代化,加快打造‘重要窗口’系統性標志性成果”的要求,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構建現代化水路運輸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全國海河聯運樞紐示范工程,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海河聯運為特色的國內一流強港,奠定嘉興海河聯運樞紐在長三角的核心地位,海河聯運樞紐建設全國示范。
(嘉興內河集裝箱碼頭)
在打造全國海河聯運示范工程方面,嘉興將加強沿海港口開發建設。完善與浙江省海港集團的協調會商機制,加大嘉興港開發力度,“十四五”沿海計劃完成水運投資60億元,新建泊位15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0個。建成獨山港區LNG碼頭、B13 B14泊位、海事監管基地、A5 A6液體化工泊位、B25 B26多用途泊位。完成乍浦港區D區規劃調整和功能改造,開工建設海鹽港區C區智慧海港基地等工程。同步推進海河聯運內河港池建設,完成獨山Ⅱ區、乍浦Ⅱ區、海鹽Ⅲ區建設。建成獨山2號、彩旗山2號等公用錨地,開辟外海第二進港航道,有效提升通航和保障能力。
加快千噸級航道網建設。“十四五”期嘉興計劃新建千噸級航道116公里,列入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的項目要全面開工。重點建成“三橫”中的湖嘉申線二期、杭申線等,開工建設“三縱”中的乍嘉蘇線航道,謀劃京杭運河二通道北延段、東宗線、杭平申復線等航道工程,力爭“十四五”末千噸級航道總里程達到280公里。構建以嘉興為中心,輻射長三角的五大海河聯運通道,即浙北和安徽通道、江蘇及長江沿線通道、浙西南和江西通道、寧波舟山出海通道、上海出海通道,進一步夯實長三角海河聯運樞紐地位。
構建現代化海河聯運體系。嘉興將科學合理布局海河聯運內河港池及高等級航道沿線的公共作業區,建成一批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海河聯運作業區。“十四五”內計劃建成500—1000噸級海河聯運泊位43個,新增貨物吞吐能力2000萬噸。制定適合海河聯運的集裝箱船型標準,重點研發推廣三層內河集裝箱船舶與千噸級散貨船舶,實現大范圍應用。在獨山港區開展“散改集”運輸模式示范工作,推進煤炭等大宗散貨入箱運輸,實現運輸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積極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打贏港口碼頭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借勢借力,持續精準發力,加快推進嘉興市碼頭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按照“規范完善一批、取締騰退一批、提升保留一批”的要求,徹底解決碼頭環保準入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碼頭集約化、規模化和綠色生態化發展,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提升港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重點依托內河高等級骨干航道網,科學謀劃好公用碼頭的規劃布局,并同步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環境功能區劃與港口總體規劃的銜接。
同時,確保港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抓好嘉興港危化領域重點安全管理工作,持續開展港口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推進港口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港口設施保安工作。深入開展沿海港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重點突出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范實施港口危險貨物建設項目安全條件審查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完善港口安全評價報告、港口應急預案備案管理,開展第三方安全條件檢查,落實港口危險貨物儲罐檢測、危險貨物集中區域安全風險評估等安全管理要求。
此外,加強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推廣。引導企業投資建設水上LNG加氣站和LNG動力示范船以及高能效示范船。“十四五”末沿海港口五類專業化泊位和內河骨干航道碼頭岸電覆蓋率達到100%。大力推進港口起重設備“油改電”和“油改氣”工作。深入推進船型標準化大型化工作,發展標準化和特種船型。加大航運生態保護修復,結合大運河文化建設,積極推廣生態護岸,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航運品質。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