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艘“中國洋浦港”國際貨輪命名交付;海南保稅航油售價全國最低;試點開放客運、貨運第七航權……從萬里高空到廣袤海洋,航運、航空新政作用開始在海南自貿港顯現。1月11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首場主題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在海口舉辦,發布會以“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績為主題,展示海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展望“十四五”發展藍圖。
建設成效首次集中發布
發布會上,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王磊介紹通過一組數據介紹了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展開的相關情況。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一批核心政策落地實施。離島免稅“新政”成效明顯。購物額度由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取消了件數限制,增加了商品種類,新設立6家離島免稅店,更加方便旅客購買免稅品。去年7月1日新政實施至12月31日,日均銷售額超1.2億元,同比增長2倍多,有效消化了疫情不利影響,在全省接待旅客數量同比下降2成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全年銷售額比前年翻番、達到300億元的目標,去年全年實際銷售額超320億元。“兩個15%所得稅”政策快速落地。政府主動送政策上門,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和企業致信解釋如何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帶動和吸引了各類人才、市場主體的集聚。去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共引進人才11萬多人,同口徑增長1730%,兩年多來引進各類人才20.8萬人,完成“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初期目標,將有一批企業和高端緊缺人才享受到政策紅利。
二是海南自貿港法治建設扎實推進。全面推動制度保障和法治建設,確保自貿港建設始終依法推進。一是全力配合自貿港立法工作。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已經審議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的議案,目前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二是加快地方立法。省人大常委會先后審議通過反走私暫行條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等10件法規,修改紅樹林保護規定等4項法規,正在加快研究出臺海南自貿港公平競爭條例、破產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三是成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海南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海南仲裁中心,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仲裁規則。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已于去年12月31日揭牌。
三是重大功能平臺發展勢頭良好。重點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11個自貿港重點園區同步掛牌,相繼實施園區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機制更活、運行效率更高、項目落實更快。11個園區內的企業數約占全省總量1/10。博鰲樂城制定實施園區制度集成創新改革方案,國外已上市而國內未上市的臨床急需特許藥械審批效率提升90%以上,吸引12家醫療機構、51個院士專家團隊進駐。使用創新藥械超過110種,可用抗腫瘤新藥、罕見藥達100種,美國新藥普拉替尼在這里開出本土之外的全球首張處方,初步實現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積極培育旅游新業態和新模式,成功舉辦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旅游消費年等活動;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全年新評8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4A級景區3家。
四是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組織舉辦各類高層次對外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影響力。去年8月12日至15日,37國73位駐華大使以及駐穗、駐滬領事官員集中訪瓊,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駐華使節集體來訪活動。9月28日,出席第13屆中國綠公司年會的22位駐華大使、公使、駐穗總領事等官員與海南省座談,深入交流海南自貿港政策、探討合作發展項目。11月26日,中國貿促會邀請近20位外國在華貿促機構、商協會代表訪問海南自貿港。去年實際利用外資30億美元左右,實現連續三年翻番目標,在海南設立外資企業的國家和地區比前年增加40多個,經濟小省邁向全國外資大省行列。
五是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制度創新取得積極進展。海南制定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累計發布了10批103項制度創新案例,發揮了以制度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示范作用。政府審批與服務效率明顯提升。設立行政審批、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人才服務等“單一窗口”,壓縮審批時限7至8成。海關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一個窗口”和網上辦理,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40.5%。國際船舶登記申請材料和審批時間壓縮60%和86%。
其中,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方面包括: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原輔料“零關稅”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發布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出臺實施。出臺了洋浦保稅港區海關監管辦法,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進出口總額和產值分別增長1.3倍和1.96倍。
此外,航運、航空新政作用開始顯現。21艘“中國洋浦港”國際貨輪命名交付,單船載重從6萬噸提至30萬噸,集裝箱班輪航線不斷加密,開通了首條洲際越洋航線,外貿航線增加到14條。同時試點開放了客運、貨運第七航權。保稅航油綜合服務費每噸下降100美元,保稅航油銷售價格實現國內最低。國內多家知名公務機企業落戶江東新區。博鰲機場即將開放國際口岸。游艇產業加快集聚,新增游艇相關服務企業40家。
洋浦成功搶灘“樣板間”
“看到洋浦保稅港區現在這般熱鬧,我們不再是‘孤家寡人’了。”1月11日下午,在洋浦保稅港區海南椰容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總經理夏先華一邊處理公司業務,一邊聊起洋浦保稅港區近年來的巨大變化,感慨萬千,“2017年底我們進來設廠時,廠房四周都是雜草灌木,沒有什么企業,感覺很荒涼,如今到處都是火熱的建設工地。”
夏先華說,2017年到洋浦考察時,看到保稅港區里搞生產的企業沒有幾家,很多廠房閑置,也沒有什么人氣。“當時一起過來洋浦考察的企業不少,但最終決定在保稅港區設廠投產的只有我們一家。”短短幾年過去,恒豐面業已投產,菲洋椰子產業園、澳加糧油、陸僑集團、沃爾金頓等實體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入駐的企業越來越多,保稅港區的人氣越來越旺。
“當時決定在洋浦建廠,就是看準了保稅港區的政策,企業可以節省原料、進出口物流和時間等成本,營商環境和招商政策在海南也具有優勢。而且,洋浦是海南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我們相信這里的發展潛力巨大。”夏先華說,如今洋浦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洋浦保稅港區是自貿港建設的“樣板間”,“當初的決定做對了!”
目前,該公司的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的落地,公司也在求變。不僅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和消費場所推出不同的產品,公司還在考慮擴大產能,依托洋浦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的區位優勢,面向國外市場開發高端產品,做強海南椰子汁品牌。
發布會透露,洋浦率先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進出境通關手續大幅簡化。2020年港口吞吐量達到5664萬噸,同比增長12.95%;集裝箱突破100萬標箱,同比增長44.02%。
另悉,2020年,洋浦海事局轄區進出港船舶21038艘次,同比增加12.9%,進出港船舶數量創出新高。其中,總噸1萬噸以上以上的船舶達2750艘次,總噸3萬噸以上進出港船舶以上的船舶達945艘次,同比增長38.3%與46%,進出港船舶呈現出大型化趨勢。
在提升船舶進出口岸通關效率方面,洋浦海事規范線上審批工作流程,優化進出港船舶管理效率,對船舶相關證書推行備案制度,靠前服務,簡化載運危險貨物和污染危害性貨物船舶審批流程。
如今的洋浦保稅港區,洋浦葡萄酒交易平臺、寺庫等進口貨品項目正抓緊裝修施工,高端旅游消費品制造產業園廠房已竣工,澳加糧油項目部分儲罐和鋼結構廠房已拔地而起,其對面的標準廠房海外倉也進入了鋼結構施工階段。
據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工作人員李廣能介紹,2020年,洋浦保稅港區注冊企業總數502家,其中6月1日至12月31日新增注冊476家,占2020年全年的94.82%;新增簽約項目19個,其他項目也正抓緊進場開工。截至2020年底,洋浦保稅港區注冊企業累計640家,園區不僅人氣越來越旺,發展活力也越來越足。
游艇產業成“特色名片”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加速推進,游艇相關產業在過去一段時間也快速聚集。發布會上,王磊介紹,隨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游艇產業也加快集聚,新增游艇相關服務企業40家。實際上,近一段時間,有關游艇產業方面的新政也不斷落地,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多項支持海南游艇產業政策。在業內人士看來,游艇產業正在逐漸成為海南的“特色名片”。
據梳理發現,為了提速游艇產業發展,相關部門近一段時間紛紛出臺利好政策。海關總署不久前就發布公告,根據《國務院關于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的通知》,對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自駕游進境游艇、游艇所有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免于為游艇向海關提供擔保。與此同時,海關總署近日還對海南自由貿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的適用范圍和監管方式予以進一步明確。此外,隨著對境外游艇開展臨時開放水域審批試點、實施境外游艇入境關稅保證保險制度、探索開通游艇“瓊港澳”自由行等利好政策落地,也加速了海南游艇產業的發展,一批游艇相關服務企業也紛紛落戶海南。
根據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海南省已建成運營游艇碼頭14個、泊位2312個、游艇產業鏈相關企業150余家、已登記游艇937艘,持有效游艇駕駛證書人員4307人。在疫情的影響下,截至11月30日,海南省游艇累計出海艘次為9.7萬艘次,同比增長13.29%。其中,自貿港總體方案發布后,6月1日-11月30日,全省累計出海艘次為6.8萬艘次,出海人次為45萬人次,分別同比上漲52.76%和18.43%。
業內人士指出,游艇熱潮背后,是基于國內旅游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追求個性化的體驗。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高端出境旅游實現回流,國內游的市場需求被進一步放大,一些新奇玩法也逐步得到挖掘,像高端探險、房車旅游、游艇出行等小眾方式逐步“出圈”。
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CCYI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指出,游艇消費符合雙循環國家戰略調整。疫情期間,有的城市特別是三亞、深圳,海上休閑逆向增長,游艇出海需求旺盛,人們從游艇旅游、游艇體驗、游艇運動、游艇海釣。預計在疫情過后,游艇休閑將進一步發展,商業機會也將進一步增多,同時商業模式也將不斷創新。他進一步表示,疫情之后,希望國家能否批準在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各設立一個國際化的游艇度假小鎮或試驗區,作為游艇消費發展的試點平臺,其中核心功能涵蓋:水上運動、水上樂園、游艇海釣、水上水下休閑度假、漁村體驗、海洋康養、海洋文化演藝島、房艇慢生活、游艇產業園等。
此外,談到游艇產業的發展,鄭煒航還建議,未來的游艇政策應當在五個方面“發力”,包括將公共游艇碼頭、休閑客船碼頭、旅游船碼頭列入全國港口規劃;制定國家層面的游艇租賃管理規定;取消10%游艇消費稅;在深圳、廈門、三亞、青島、大連、寧波等城市試點游艇出海的便利化;推出針對個人和企業的游艇貸款產品。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