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國內散貨和成品油運輸需求明顯釋放,運價震蕩上揚,加上國內海運運費的強勢上漲,二手船價格持續小幅上漲;船東惜售、買家以觀望為主,二手船市場成交量繼續萎縮。
7月份,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船舶價格指數(SPI)平均值為1094.08點,環比上漲1.65%。
二手船交易市場成交呈縮量
從中國船舶交易信息平臺統計:國內二手船市場共計成交342艘。其中,干散(雜)貨船243艘,油輪4艘,集裝箱船1艘,多用途船43艘,化學品船6艘,駁船1艘,拖輪6艘,工程/工作船2艘,其他船型36艘。
7月份,高溫天氣影響致使火電用煤攀升至高位,長協煤和外貿煤補庫壓力增大,下游采購需求增加,加上臺風致使船東壓港市場運力周轉滯緩,船東挺價情緒高漲,運價波動上調,內貿散貨船價格以漲為主。國內地煉汽柴油成交尚可,多數煉廠成交量達到產量附近,汽油消費仍處在旺季,支撐汽油需求,沿海成品油運價基本平穩,沿海油輪船價上漲幅度較少,內河油輪船價環比上月大幅上漲11.08%。
7月份,二手船價格持續上漲,市場觀望者居多,市場成交縮量。其中,內河散貨船共計成交225艘,45.06萬DWT,成交金額6.01億元人民幣,平均船齡8.92年;沿海散貨船共計成交18艘,4.53萬DWT,成交金額0.99億元人民幣,平均船齡8.90年;本月成交的油輪均為內河船,平均成交船齡8.37年。
進入8月份,隨著煤炭增產和需求回落的共同影響,供需矛盾會進一步得到改善,煤價回落概率較大;南方飼料需求低迷,南北糧食運輸積極性普遍不強;綜合考慮,沿海散貨運價回調的可能性增大,內貿散貨船價格穩中看跌。國內部分煉油廠開工率下滑,成品油供應走低;因民眾出行較少,市場備貨、囤貨欠佳,汽油需求一般,工程基建、物流運輸等行業柴油需求大幅下滑,國內成品油運輸行情走低,預計二手成品油輪價格有回調可能。
新造船船價上升成必然趨勢
7月份,國內三大常規船型新船訂單價格繼續上漲,其中散貨船造價分別上漲1.7-5.3%不等,油輪分別上漲3.5-5.8%左右,集裝箱船造價分別上漲0.7-3.1%左右;其他船型造價亦有不同幅度的上調。
據統計,VLCC油輪、蘇伊士型油輪、阿芙拉型油輪、巴拿馬型油輪、成品油輪、海岬型散貨船、巴拿馬型散貨船、極限靈便型散貨船、靈便型散貨船、8.2萬M3型LPG船、17.4萬M3型LNG船、30000TEU型集裝箱船、2750TEU型集裝箱船,本月平均訂造價格分別為8517萬美元、5755萬美元、4565萬美元、3991萬美元、3188萬美元、5015萬美元、2741萬美元、2576萬美元、2304萬美元、6486萬美元、16405萬美元、20679萬美元、3018萬美元。目前,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特別是占造船成本20%左右的厚板價格)暴漲、中國貨幣兌美金匯率的升值、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造船成本形成了有力支撐,在海運需求仍在增長的背景下,新造船市場前景看好,船企不想再“賠本賺吆喝”,提高新船價格是對抗成本飛漲的必要措施。手持訂單的充足,船臺排滿新造船,為船廠特別是大型船企增加了與船東談判的籌碼,因此,新造船船價的上升將成為必然趨勢。
廢鋼價格總體表現以穩為主
7月份,隨著工地集中開工告一段落,疊加高溫多雨等天氣影響,鋼材終端需求整體走弱;中旬鋼價有所上漲,政策面屢屢發聲,相關部門加強管控,打擊鋼材市場投機炒作,鋼材價格波動區間逐步收窄。受造船市場船價上漲影響,國內造船船板價格穩步上漲,其中上海10mm船板月底價格比月初上漲740元/噸。部分鋼廠在建黨百年大慶期間限產,對廢鋼的需求明顯減弱;月中期螺明顯走強,帶動鋼材現貨價格上漲,廢鋼價格小幅上調;由于成材利潤空間被明顯壓縮,鋼鐵企業對廢鋼的采購需求略有減少,廢鋼價格總體表現以穩為主。
進入8月份,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取消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公告》生效,成品鋼材出口減少;國內疫情管控,成品材成交狀況有所減弱,限產消息仍在發酵中,對廢鋼資源的需求有所減少,廢鋼壓價現象凸顯;成材市場延續下滑的狀態仍有持續,鋼鐵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后期廢鋼市場已在高位表現偏弱調整狀態,整體漲跌幅度均有限。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