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大連市甘井子區工興路南側,一隊載重貨車駛抵海岸,很快將開始土石方填筑。這意味著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干塢子項工程施工全面復工。隧道的“部件”將在這里預制,然后運到海上、最終在海底拼成長約3080米沉管。另外,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海域使用權證書已于2月3日核發。海域使用許可是涉海工程施工的重要前置條件。
海底隧道的“工廠”復工建設
據了解,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是我國北方海域的第一條大型沉管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建設工程全長5.1公里,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長約3080米,為預制安裝沉管結構。沉管段由18節預制管節拼成,分別為13節180米直線管節、5節148米曲線管節,單節管的最大重量約6萬噸。沉管個頭大,預制沉管的“工廠”規模則類似制造30萬噸級船舶的船塢。這座“工廠”會被分為兩個艙,每個艙室里分別可以并排造3節沉管。
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干塢子項工程是臨時工程,雖然只是臨時工程,但是其意義重大。如果把1節長180米,重6萬噸的沉管比作船舶,干塢預制場就是“造船廠”,只有高標準完成干塢預制場的施工,才能保證沉管的出品質量。
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干塢子項工程臨時圍堰,采用拋石斜坡堤結構,軸線長456m,堤心填筑采用開山石碴,填筑坡度為1:1.5,陸上填筑總量約15萬方。臨時圍堰止水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鋼板樁、旋噴樁、帷幕灌漿。其中鋼板樁633根、旋噴樁2917米、帷幕灌漿12620米。
海底隧道項目獲海域使用權證
2017年3月底,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開工建設,它是大連市首個開建的“超級工程”。因為它“個頭大”,所以跟徑賽類似,從運動員熱身活動,到真正起跑,相隔時間還挺長。據悉,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大連市首個簽約的重大基礎設施PPP項目。2017年5月24日,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第二批PPP項目典型案例名單,成為遼寧省首個入選的PPP項目。
經過多方努力,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在今年2月3日取得大連市不動產中心核發的海域使用權證。海域使用許可是涉海工程施工的重要前置條件,在管理上極為嚴格。為確保工程按期履約,在得到通知后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總經理部第一時間進行籌備,于正月初六進行現場施工準備、正月初七開始圍堰填筑,為干塢子項工程全面復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城市將添快速路,免費駕車海底行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南起人民路,向西下穿港隆西路后,進入大連港3、4號碼頭間港池,向北以沉管隧道形式下穿海域,在外輪航修廠碼頭登陸,向北沿規劃路由接入201國道。該工程主線全長12.1公里,其中大連灣海底隧道長5.1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雙向6車道,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將是繼東快路、東聯路之后的又一條城市快速路。
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是純公益性市政基礎設施,是一項增進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能夠極大地便利市民出行,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幸福感。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市民可以免費駕車在海底穿行,一會兒入海,一會兒登陸,想想都很酷。
大連灣海底隧道計劃2023年年底竣工;2020年底光明路延伸工程竣工通車。
海底隧道南岸設仨出入口
大連灣海底隧道北起梭魚灣20號路,向南過梭魚灣25號路進入大連灣,以沉管的形式下穿大連灣,并在南岸沿港隆西路東行至人民路西側接地,再與地面道路銜接至人民路終點。
海底隧道南岸直接連接中山區繁華區域,為分散交通壓力,采用兩極分叉,三向分流的交通組織策略。設置三處出入口。
主線出入口位于港隆西路近人民路位置,為保證車流連續通過,人民路設置下穿地道,東港商務區、寺兒溝區域車輛可選擇該出入口出行。
港灣橋西側設置一對出入口匝道,服務于港灣廣場、三八廣場、二七廣場、中南路、老虎灘方向的車輛。
郵輪中心西側的出入口服務于民主廣場、中山廣場、青泥洼、勝利橋、疏港路方向的車輛。
一路向北,直達201國道,可去開發區、金州,能從后鹽上高速。
光明路延伸工程為南北走向,起點與海底隧道工程相連,終點為201國道,全長約6.9公里。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雙向6車道。
海底隧道北岸順接光明路,車流由南向北可通過梭魚灣20號路匝道、東方路立交、中華路立交、振連路立交、201國道立交,向各個方向集散。梭魚灣20號路匝道連接梭魚灣商務區,大石化區域;東方路互通立交連接金三角、老甘井子區域、泡崖居住區;中華路互通立交連接華南商圈、生態科技城、泉水地區;振連路互通立交連接泉水居住區、開發區、大窯灣疏港高速、鶴大高速;201國道互通立交連接金州城區,還可經后鹽立交與高速公路網連接,其主線還預留了繼續向北的接口,遠期可北延連接202國道。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