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我正式加入航道大家庭,擔任過水手、航道員、副站長、站長等職,說起最令人難忘的經歷,還是駐守荊江最淺險的礙航水道太平口那段時光,疏浚改槽保暢通,十年辛苦不尋常。
太平口從來不太平
我自2000年2月到荊橋航道維護基地工作,那時還叫荊橋航道站。太平口水道江面寬闊,三八灘、太平口心灘等洲灘虎踞其間,造成多口分流,相互爭水,淺灘演變頻繁。一到枯水期,太平口水道就容易形成礙航淺灘,航道水深減小,成為船舶航行的“卡脖子”水道,船舶通行困難,多次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可以說太平口水道航道維護保暢工作,艱巨而光榮。記得2006年5月,我們在太平口水道歷時半年之久的戰枯水工作剛結束,就進入提高渝蕪段航道維護尺度試運行期。同年8月,長江主汛期發生百年罕見枯水位,9月下旬,三峽庫區實施首次156米蓄水,太平口水道基本上全年處于枯水位和低水位狀態。面對異常艱巨的航道條件,我們荊橋航道基地的職工幾乎是全天候地進行航道維護工作,經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在我的記憶里,這樣的辛苦忙碌已是常事。2008年1月,太平口水道戰枯水工作酣戰正濃。“航浚6號”、“航浚14號”、“吸盤1號”3艘大型挖泥船一字排開,同時在淺區施工疏浚,一干就是3個月,又趕上一場大雪連下了幾天,天氣非常寒冷。但大家知道,越是這種惡劣天氣,航道越容易變化,越要加強航道維護。那段時間,每天7點鐘,我就帶領大家出航,查標、量水、調標,為挖泥船確定施工區域及時提供準確航道資料。施工后,及時量水以測定施工效果,調整標志。每天都要高強度地工作,遇到超吃水船舶在航道內擱淺,一天的休息時間甚至不到3個小時。那一年的春節,我們都是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度過的。
三個服務溫暖人心
通過太平口水道的貨物不計其數,通過荊州大橋的船舶也數不勝數。一到枯水期,我的電話總響個不停,有的詢問航道情況,有的詢問航道尺度,有的請教怎樣操作通過太平口淺區。跑船不易,我們主動加強對“三個服務”內涵的認識,不斷豐富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為船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注重細節,主動作為,想行輪所想,幫行輪所需。在轄區航道淺窄區段,浮標在風浪中擺動幅度偏大,我們就收短系標鋼絲繩,使每座標志能夠準確標示淺區航道界線。在行輪容易碰失浮標的重要地點設置雙標,以求萬無一失。鑒于一些業務不夠熟悉的小型船舶駕引人員往往走偏航道,在航寬足夠300米按規定不需設標的航道地段,我們仍然設置標志,以明確標示航道界線。在燈光復雜的港區航道,我們特意選用亮度最好的航標燈,以增大航標燈可視距離。
常年忙于航道,我也就有了多次與水上救助“結緣”的機會。2007年6月的一個傍晚,我駕駛船艇巡航至馬家咀水道西湖廟水域,發現前面有個人在水中掙扎,大家迅速行動,很快將這名落水者救上了站艇。經詢問得知,他是“川北401”船隊的一個船員,因不慎而落入江中。我們及時設法與船方聯系,并買好車票,送他上了去四川的客車。事后不久,該船員所在航運公司特意派人來到基地,送上錦旗一面,衷心感謝救命之恩。2008年,我被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授予“全國海(水)上搜救先進個人”。
凝心聚力才有力量
一個十來人的站,要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必須做好團結、引導工作。我作為荊橋航道基地負責人自然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我經常和船員們一起聊天談心,與船員溝通思想,并且做好站務公開工作,召開班組生活會,抓好班組伙食,合理安排公休等。船員們在民主生活會上總是踴躍發言,提建議談暢想。為了保持職工的積極性,基地不定期開展乒乓球、羽毛球賽,把基地所獲獎金的一部分用來激勵優秀參賽選手。每年春節前夕,我們都把船員家屬召集在一起吃團年飯,用上級發的慰問金給每位家屬發一個紅包。
每年的航標、船艇維修保養工作,都是一項費時費力的辛苦活。基地的標志是全處最多的,有近50條,其中大型標志就有26條。為了充分發揮職工積極性,我們開展了勞動競賽,將標志保養工作分配到個人,實行承包責任制,組織自檢和互評。基地每年都圓滿完成航標整頓保養工作,轄區標志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荊橋航道維護基地這個亮麗的窗口,是同長江全線枯水航道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聯系在一起的。這么多年來,交通運輸部、長航局、航道局、武漢航道局領導,多次到太平口水道和基地進行調研和檢查指導,對基地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現在我已退休多年,離開航道一線多年,但我魂牽夢繞的還是荊橋航道維護基地,還是太平口水道那段如火如荼的奮戰歲月。(作者杜建國系荊橋航道維護基地負責人)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