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郵政業日益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今天,我們站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時間節點上,以內蒙古郵政業過去五年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為線,回溯過去,展望未來,希望管中窺豹,借此看到內蒙古郵政業乃至全行業未來壯闊的畫卷。
2012~2016年,內蒙古郵政業業務總量從15億元增長至27.3億元,年均增幅15%;快遞業務量從2440萬件躍升至8471萬件,年均增幅34.6%;
快遞物流園從無到有,11個盟市級快遞物流園有效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集約式發展;
2595個快遞營業網點、1482個郵政普遍服務網點、8197個郵政便民服務站,遍及城鄉;8個盟市快遞服務鄉鎮覆蓋率超過80%;
2.3萬名快遞員每日走街入戶,已成為群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1~8月,全區發運1032萬件農村包裹,直接服務制造業累計產值15.57億元;
……
10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在呼和浩特舉辦了“斑斕五載璀璨征程”的主題宣傳活動,對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郵政業取得的發展成果進行總結和展示。當上述數據在視頻中一一呈現時,現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局長鐘奇志坦言,這些成果來之不易,傾注了全行業的心血和汗水。
內蒙古東西狹長,直線距離2400公里,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與8個省份毗鄰;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給內蒙古郵政業帶來了特殊的業情。
一方面,快件路由呈分散狀,全區郵快件無法從一兩個轉運中心集中出港,行業生產安全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行業發展合力難以形成,不同盟市的公司往往歸屬于不同的大區,如興安盟的快遞企業大多歸吉林總部管理等。
再加上基礎設施滯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各種因素,“十二五”末期,內蒙古快遞發展要比全國平均水平落后五年左右的時間。為了補齊短板、迎頭趕上,內蒙古郵政管理系統日夜兼程,不敢有一絲懈怠。
出臺政策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內蒙古各地對快遞業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有的旗縣甚至僅把快遞當作爭取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棋子”。因此,為了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內蒙古局主動匯報、橫向協調、上下聯動,連續多年持之以恒地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2014年,郵政和快遞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快遞下鄉”等內容列入《內蒙古自治區加快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政策規定》文件中。隨后,又爭取減免了郵政普遍服務車輛過路過橋通行費用,以及郵政企業2012年至2015年房產稅。
2016年4月,內蒙古局推動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用地政策、末端建設等八個方面對快遞予以政策支持。
2017年,內蒙古局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同、網絡體系及運輸通行等瓶頸問題,主動匯報溝通,加大部門間政策聯動,推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產業政策。
4月,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實施方案》,鼓勵郵政、寄遞等領域龍頭企業向農村牧區延伸和下沉服務網絡,參與建設集商品銷售、物流配送、生活服務于一體的蘇木鄉鎮商貿中心;支持寄遞企業以城帶鄉發展鄉村連鎖直營店,構建超市進鎮、連鎖下鄉、配送到村、城鄉協同的商品流通體系。
5月,內蒙古局與自治區商務廳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郵政業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郵政業納入“電子商務進農村”相關補貼范圍,對郵政和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電商快遞倉儲配送集散中心、電商快遞服務站點、村郵樂購站點等給予資金扶持,對獲評國家級、自治區級和盟市級榮譽的“一市一品”“一縣一品”示范工程和示范項目分別給予獎勵和補貼。
6月,《內蒙古自治區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提出,要協調推進郵快件現場關檢“一站式作業”全覆蓋;開展城市配送需求調查,優化車輛通行管控,鼓勵快遞企業優先選用節能與新能源車輛;完善城市三級配送網絡,健全農村牧區快遞配送網絡。
有了頂層設計的支持,各盟市局的喜報相繼傳來。巴彥淖爾、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通遼、鄂爾多斯、烏海等盟市局推動地方出臺了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實施方案。赤峰、阿拉善、包頭、興安盟將對快遞發展的扶持政策納入盟市政府或旗縣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方案中。
據統計,內蒙古各盟市局共爭取到“十三五”期間扶持資金1.3億元,其中3205萬元補貼資金已撥付到位,主要用于企業入園、設置智能快件箱、組建安全監管中心、旗縣和鄉鎮快遞服務站等盟市重點項目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7年,烏蘭察布局爭取到地方安全信息化建設資金44萬元、企業購置安檢機補貼50萬元和2016~2018年電商快遞融合發展補貼資金1698萬元。行業發展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
補齊短板
打造四級服務網絡
今年1~8月,自治區共發運農村包裹1032萬件。這在幾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十二五”之初,內蒙古的鄉鎮(蘇木)快遞網點覆蓋率幾乎為零。即便到了2015年年初,覆蓋率也僅為20%左右。盟市級快遞專業園區僅有鄂爾多斯1家,行業基礎設施十分滯后。
對此,內蒙古局專門召開專題會議分析原因并尋找解決之道。會議認為,建設快遞網絡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一定要建成覆蓋盟市、旗縣(市、區)、鄉鎮(蘇木)、行政村(嘎查)四級,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電商快遞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盟市有園區、旗縣有分撥、鄉鎮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局面。各級網絡彼此相互支撐,其中盟市園區有利于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集約式發展;旗縣分撥中心則是連接盟市與鄉鎮的重要節點,有利于降低鄉鎮網點的運營成本,鄉鎮網點則是開拓農村快遞市場的基點。
其實,這一想法源自內蒙古最先擁有快遞園區的鄂爾多斯。為了增加企業效益,彌補發行收入的不足,鄂爾多斯日報社在市郵政管理局的幫助下,與多家快遞企業合作,幫助后者將快件運往縣城和鄉鎮。
后來,日報社申請了快遞經營許可證,其服務網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密,甚至開始向鄰近的盟市鋪設網點。后來,“快遞四級網絡建設”被寫入《內蒙古自治區郵政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成為近一時期的主要工作之一。
《規劃》出臺后,各盟市局有了工作抓手,全力推進盟市快遞物流園區的建設。截至目前,已有11個盟市有了自己的快遞物流園。“我打算添置一套全自動分揀線。看著別的省公司用得那么好,我已經‘眼饞’很久了。”去年入駐城發腦包物流園區的呼和浩特中通負責人楊勇強開心地說:“我們終于有‘家’了。之前四處漂泊,不敢投入,現在什么都不怕了。”
與此同時,“快遞下鄉”工作也在快速推進中。各快遞企業或利用農村自有公共服務平臺,或通過交郵合作、快郵合作、快快合作、與第三方企業合作等方式,布局農村快遞末端服務網絡。赤峰等盟市已經基本實現了盟市級有園區、旗縣有分撥、鄉鎮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四級網絡體系。
堅守紅線
強化行業安全生產
“安全監管很重要,三項制度是個寶,執法檢查不能少,行動!實名收寄需落實,開箱驗視要細致,過機安檢靠辨識,堅持!”宣傳活動中,烏蘭察布局工作人員表演的“三句半”說出了行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2017年,內蒙古寄遞渠道安保工作持續高速運轉。除了3月的全國兩會、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9月的金磚五國會議、10月的黨的十九大等,今年還有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大慶。對于內蒙古寄遞渠道保障而言,每個時間節點都是一次大考。
內蒙古與8省份毗鄰,同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寄遞渠道安全保障的壓力和特殊性可想而知。但在不斷的探索和磨合中,內蒙古郵政管理系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經驗——注重縱橫聯動,形成監管合力。
縱向上,在國家郵政局的指導下,向各寄遞企業總部發函提出安全服務保障工作要求;橫向上,與九個兄弟省局建立“環蒙”寄遞渠道安全服務保障工作協作機制,并協同自治區綜治辦、公安廳、國家安全廳分組赴重點盟市、重點企業開展聯合督導檢查。
各盟市局也聯合當地公安等相關部門開展了重大活動期間寄遞渠道專項排查整治活動,加大對寄遞企業落實“三項制度”的執法檢查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予以處理。快件收寄實名率逐月上升,9月穩定在80%以上。烏海局還爭取到地方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經費10萬元。
各盟市局還根據地區特點,總結出適合自身的一些經驗。例如,在煤化工企業集中的包頭,化學品有時會進入寄遞渠道,假如泄漏后果不堪設想。于是,包頭局準備了一個“神秘的小箱子”,里面相關法律文書、執法記錄儀、錄音筆、印泥等應急處置必需品應有盡有。一旦發生意外,拎起箱子趕往現場即可。
在首府呼和浩特,針對自治區總部企業實名收寄率偏低,實際收件實名量與安監系統數據不吻合、企業數據與企業總部數據傳輸不匹配、電商客戶和協議客戶統計標準不統一、實名信息化系統使用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呼和浩特局采取了“分級跟蹤、分層對接、分類核算、單網測錄、散協分測、散電分測、數據剖析”七項排查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
動能強勁
行業發展一觸即發
基礎設施短板在逐漸補齊后,內蒙古郵政業已經顯現出的發展勢頭將更加強勁。而新動能來自于電子商務和旅游。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內蒙古電商件的占比要偏低15個百分點左右。”鐘奇志說,但隨著自治區政府日益重視電商發展,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加快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牧區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自治區電子商務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同時,伴隨內蒙古全域旅游工作的深入推進,旅客所帶來的寄遞服務需求也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先看電商領域。其實,內蒙古并不缺乏優質農特產品,牛羊肉干、奶酪糖、香瓜等產品享譽國內外。每逢7月,通遼開魯縣香瓜成熟的日子,東風鎮交易市場總會出現順豐小哥的身影。
今年,在順豐“大當家”平臺上銷售的香瓜約1000公斤,產生的快遞業務量約600多件,累計實現快遞業務收入4萬元左右。此外,錫林郭勒盟的羊肉、巴彥淖爾的華萊士蜜瓜、烏蘭察布的熏雞等一大批特色經濟產品都搭上了“順豐車”,發往全國各地。其中,錫林郭勒盟的羊肉項目還被評為快遞服務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去年,順豐外運羊肉4000多噸,銷售額超過3億元。
通過“電商+快遞”銷出去的特產,僅是內蒙古優質農產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受制于當地電子商務不發達,更多“寶貝”仍待字閨中人未識。楊勇強坦言,呼和浩特中通進出港件的比例高達10:1,出港件多為電商退件。他也曾想過要大力拓展收件市場,但電商商家的稀缺一度讓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幸運的是,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提高,以及光纖和4G的普及,內蒙古電子商務的大發展指日可待。快遞業也必將隨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屆時,“楊勇強”們可能會面臨“米太多”而產生幸福的苦惱了。
再看旅游業。提起旅游給郵政業帶來的新動能,阿拉善局有著切身的體會。僅以2017阿拉善英雄會為例,一場活動能夠帶來近10倍于阿拉善常駐人口(23萬人)的游客。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寄遞需求及郵資票品的購買需求。
據阿拉善盟郵政管理局初步統計,僅當時參賽的車隊,就有近2萬元的裝備等相關物品的寄遞需求。“‘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將大力發展旅游業,來蒙旅游人數將從2015年的0.85億人次增加至2020年的1.3億人次,年均增長超過12%。
對于郵政業而言,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鐘奇志表示,除了以上兩大動能之外,二連浩特、滿洲里等19個口岸的全方位向北開放帶的格局已經形成,內蒙古在“一帶一路”的四條線路之一的中俄蒙經濟帶中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將會更加充分地顯示出來。
如果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內蒙古自治區郵政業強基的五年,今后的五年則將是迎接大發展、迎接質變的五年。今后的五年值得期待。
昂首闊步向前邁
一路征程一路歌
監管體系逐步健全,服務網絡不斷延伸,業務量收迅猛攀升,行業活力全面迸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這些工作猶如一條條支流,借勢蓄能,匯聚成強大合力,推動內蒙古郵政業發展不斷向前推進。而點滴匯聚的背后,蘊涵著內蒙古郵政業每一位從業者的不懈努力。
五年滋味,千回百轉,道不盡對行業發展的冀望——
“不容易”和“有信心”
“十九大期間寄遞渠道安保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消除安全隱患……”10月13日上午,當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郵政管理局局長辦公室時,局長李埃剛剛在“主要品牌企業負責人微信群”里發出了上面這條信息。很快,手機“叮”聲接連響起,各企業負責人的回復先后傳來。
李埃笑著說,來到呼市這半年多的時間里,他與很多寄遞企業和網點負責人成了朋友,“寄遞安全不僅是郵政管理部門對企業的要求,而且是郵政管理部門與企業共同的目標,只有達成共識,才能把這項工作抓好。”
2012年內蒙古各盟市郵政監管機構成立至今,李埃先后在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呼和浩特三市郵政管理局任職,從轉變思想、明確職能,到抓好市場監管、推動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郵政管理工作經歷了從艱難起步到穩步發展的過程。
僅以呼市為例,五年來,該市郵政業規模不斷擴大,郵政業業務收入增長至11.8億元,年均增幅21.77%;快遞業務量躍升至3710.48萬件,年均增幅50.45%。此外,郵路網路達到548條,建成116個郵政普遍服務網點、508個便民服務站、1個市級快遞物流產業園、21個分撥處理中心、5個旗縣級快遞集散中心、335個快遞營業網點和809個配送站,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89%,快件收寄實名率穩定在80%以上,凸顯了提升監管效能、加快換擋升級、提速拓展轉型的特點。
行業發展不僅給當地百姓生產生活帶來了實惠,也給郵政管理部門帶來不小的變化。李埃說:“如果用最直白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和關注郵政業發展,與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更密切,我們有了更多爭取政策和發展資源的機會。當然,責任也更加艱巨。”他補充說,在確保有為才有位的同時,如何“筑巢引鳳”,為寄遞企業搭建更為廣闊的服務平臺,將是呼市局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帶著對郵政業發展的思考,記者隨后見到了另一位“呼市”局局長——呼倫貝爾市郵政管理局局長胡文勇。“位于國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呼倫貝爾局剛成立的時候確實不容易,如何完善市場監管、立足地域特色實現發展,都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他說。
據介紹,國家海關總署于2016年批準恢復滿洲里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和郵政業的發展。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投資建設的視頻監控平臺,將海拉爾區郵政、快遞網點納入其中,實現了監管工作零死角、全覆蓋。
同時,呼倫貝爾局聯合該市公安局、市國家安全局出臺了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將各快遞網點納入轄區派出所管理,并做好轄區內郵政業的排查摸底、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日常檢查和信息上報等工作。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大大提升了寄遞渠道安全監管工作的時效性。
在推進“快遞下鄉入村”工程方面,呼倫貝爾市鄉鎮快遞服務網點覆蓋率從實現“零突破”到接近80%,呼倫貝爾局扶持的“快遞+本地特色農畜產品”項目和扎蘭屯的“智慧鄉村”建設,也成為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的一大特色。
2016年,內蒙古首家縣域郵政監管機構——滿洲里郵政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同年12月,扎蘭屯郵政管理局獲批。兩個縣級監管機構的先后設立,形成了以海拉爾區為中心,滿洲里、扎蘭屯兩地為兩翼,連接俄蒙輻射嶺南三旗市的行業監管力量。“我們的郵政監管也形成了‘一體兩翼’。”監管體系的日益完善也讓胡文勇對呼倫貝爾郵政業下一步的發展更有信心。
“郵政+”服務再延伸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普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初具現代化規模的郵政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西部和農村地區郵政局所改造等工程穩步推進,為保障郵政基本服務提供了支撐。
借力地方民生項目,郵政企業以便民服務站形式建設村郵站,超額完成國家局下達的村郵站建設任務。與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加強聯動,積極推動補建工作,郵政業服務民生、服務三農的領域不斷拓展。
補建完成后,郵政管理部門應如何發力?對此,內蒙古局普遍服務處處長樊敏表示,郵政管理部門的角色從協調者、推動者轉變為監督者,引導郵政企業保障網點的基本運營條件,在開業運營的鄉鎮郵政網點中積極疊加便民服務業務,既能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又有效解決了農村網購“最后一公里”末端投遞難題,為電商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我們的補建網點運營方式,在保障履行郵政普遍服務義務的基礎上,形成了三大模式。”在“斑斕五載璀璨征程”的主題宣傳活動上,內蒙古郵政分公司渠道平臺部副總經理楊保欣解釋說,一是在服務人口較多的鄉鎮網點采取“普遍服務+便民交費”的模式,比如代交費,以及代售票、代銷農資等。二是在相對偏遠的鄉鎮網點采取“普遍服務+便民交費”的模式,疊加電商超市運作,這類網點除開辦規定的普遍服務業務外,還安裝了“郵樂購”“郵掌柜”
系統,當地百姓可以自己在郵政網點上網購物,也可以請郵政員工代購。三是把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地區的網點進行承包。郵政企業會選擇在當地農村開辦小型超市的人員,為其免費提供營業場所,只需其兼辦郵政普遍服務業務和提供投遞服務即可。三大模式因地制宜,不斷延伸“郵政+”服務,真正讓百姓通過郵政網絡,享受購物、生活、金融、創業、銷售等多重便利。
一條喜人的“下滑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內蒙古郵政業迅猛發展的五年,行業運行數據持續攀升,成為郵政業一年一個臺階向上跨越的最好見證。有一條發展曲線獨辟蹊徑,持續下滑,不同尋常的走向卻格外令人欣喜——這便是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
2013年是新成立的盟市局正式開展工作的第一年。那一年,內蒙古快遞業務量2839萬件,郵政管理部門接到的用戶申訴137件;到了2016年,內蒙古快遞業務量達到8471萬件,全年用戶有效申訴只有134件——快遞業務量增長了3倍,而有效申訴率卻下降了12%。這條由高到低曲線的背后,凝聚了郵政管理部門與全行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與辛勤付出。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自治區、盟市各層面出臺的推動快遞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優化了發展環境,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和健全快遞網絡、促進快遞下鄉、扶持快遞發展的具體政策舉措。政策環境的優化激發了企業加快發展的積極性。
僅以2016年為例,內蒙古快遞作業場地擴大6萬余平方米,新增自動化分揀設備42套(臺),新增運輸投遞車輛811輛,新增就業員工4620人,快遞企業在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各環節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質量標準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如何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申訴處理服務?內蒙古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內蒙古局市場監管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申訴中心強化全網意識,加強與企業投訴受理部門和盟市郵政管理局的銜接聯動機制,從而形成合力。申訴中心通過周通報、月通報等信息,對快遞企業服務情況進行監測。同時,利用技術手段暢通12305申訴渠道,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為消費者提供“全天候”、熱情便捷的申訴服務,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除了對快遞企業申訴率較高的主要品牌快遞企業進行約談外,在申訴方面還有一項重要舉措。”該負責人補充說,“我們實行了‘快遞企業入駐申訴中心’的制度,邀請快遞企業負責人來到申訴中心‘值班’,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現場處理申訴,傾聽消費者的建議和意見。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服務措施的改進,都得益于這些在‘值班’過程中得到的來自申訴中心和消費者的第一手數據。”
在政策的扶持下,內蒙古快遞業發展劃出了一道近50度的增長斜線,創造了亮眼的發展速度,打通了“網貨快遞下鄉、農畜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而從2013年到2017年7月,內蒙古快遞服務滿意度分別達到95.9%、97.5%、98.2%、98.1%、98.6%。一系列數據的對比,讓人看到快遞業的成長、活力與希望。
不曾摘下的“流動紅旗”
10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中通呼和浩特市新華東街網點。負責人程泓毅介紹,他們負責的范圍涵蓋新華大街南北兩側,片區內老小區多、外來人口多。網點共有22名員工,每天派件量幾千件,在同公司的呼市網點中處于中上水平。
采訪中,不時會有客戶推開網點大門來寄快件。他們一邊走向前臺,一邊主動從兜里掏出身份證,已經習慣了實名收寄這項推廣不久的新制度。“以前,確實有不少客戶不理解,聽說要出示身份證,轉身就走。慢慢地他們都理解了,曾經流失的客戶也逐漸都回來了。”
吸引客戶回歸的“法寶”就是服務。記者發現,在網點接待柜臺前,兩名工作人員身著嶄新的制服,臉上一直保持著職業微笑,對每位來訪人員都熱情以待,收件業務亦十分精通,辦
理起來有條不紊。在接待柜臺的另一側,墻上張貼著各項安全制度、規定及寄遞注意事項,旁邊有專為用戶準備的休息座椅。門店的后方則是操作場地,操作區、收件區、問題件區、暫時存放區劃分有序,井井有條。雖然是個“老網點”,但室內裝修維持得不錯,墻壁潔白、地板锃亮。
發現記者注意到掛在墻上的“流動紅旗”,程泓毅主動介紹說,中通呼和浩特市公司按照安全生產、規范管理、服務質量、業務量收等多項標準,對各網點定期進行評比,排名較低、不達標準的會進行相應處罰,優秀網點會頒發“流動紅旗”以資鼓勵。“這‘流動紅旗’多長時間評一次啊?”記者好奇。“自打我來這個網點,‘流動紅旗’就沒摘下過!”程泓毅難掩自豪。
近年來,內蒙古郵政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快遞四級網絡建設初見成效,快遞服務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個普通網點的發展,也濃縮了內蒙古快遞企業發展壯大的經歷。
風雨無阻的快遞人
“任憑肆虐的寒風刺傷你的臉頰,你依然奔波在投遞路上;任憑炙熱的驕陽烤灼你面龐,你仍舊穿梭在大街小巷。心甘情愿地流汗,只想告訴你,我很堅強,無怨無悔地付出,因為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在“斑斕五載璀璨征程”的主題宣傳活動中,一曲《我的快遞小哥》以其真摯的情感、動聽的旋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首歌由4位一線快遞員演唱,詞曲作者則是烏蘭察布市商都郵政管理局局長宋強。
“去年12月,商都縣郵政管理機構成立,我成為了一名郵政管理工作者。”宋強告訴記者,“以前是快遞用戶,現在成了郵政監管隊伍的一員。首先要轉變觀念,要學習,這工作應該怎么做,在原有的基礎上怎樣不斷創新,把工作做得更好。但在做好行業管理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務。”
據介紹,商都縣結合當地實際,全面整合快遞企業資源,成立了“大快遞運轉中心”并有望在今年10月下旬正式運營,力爭通過快遞集中分揀、集中派送、集中調度、統一管理,從而節省人力、提高派送時效。
“我是個愛音樂的人,也曾經學習過音樂。快遞員風里來雨里去,辛勞奔波,但是社會上有些人對他們的工作不理解、不尊重。與他們近距離溝通多了,自己的感觸也多了,隨即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不把快遞員的艱辛唱出來呢?”宋強說,“如果一座城市是有生命的,快遞員也許稱不上大動脈,但絕對是毛細血管,輸送營養和能量離不開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在“斑斕五載璀璨征程”的主題宣傳活動現場,坐在前排中央位置的不是領導嘉賓、企業高管,而是來自內蒙古各盟市、接受觀眾致敬的內蒙古“最美快遞員”代表。
他們當中,有烏蘭察布市商都縣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趙粉梅,有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詹云峰,也有烏海市順豐速運快遞員謝磊。談及未來行業發展,他們有的希望增加科技助力,有的希望解決通行難題,但有一點卻不約而同——那就是對行業發展越來越好的由衷祝愿。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