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遼寧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石灰窯鎮湯池村的劉全有,去年紅薯大豐收,結結實實賺了一把。今年一開春,老劉就盤算著今年擴大種植。
“3年前自己從北京回村創業那會兒,把創業想得太簡單,以為城里人愛吃咱農村的地瓜,那我就種富硒的紅瓤地瓜,健康又營養,一定受歡迎。”于是,在外打工的劉全有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老家,辦起一家無公害油沙土紅薯種植加工企業,結果頭一年就栽了跟頭。“大部分人沒吃過紅瓤地瓜。為了找銷路,真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劉全有說。
劉全有2015年出現了轉機。遼寧郵政從那年開始,嘗試發揮郵政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優勢,探索農村電商發展新路子,打造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服務“三農”新模式,組織建設“郵農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到目前已經建成糧食、果蔬、養殖、農機等各類合作社1228處,發展社員20.55萬人。劉全有的紅薯種植加工企業也成了合作社的一員。
“缺資金,郵政給辦小額貸款;缺技術,郵政給聯系農技專家;缺銷路,他們還幫聯系食堂、酒店、大客戶,‘郵農豐’給我解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問題。” 劉全有喜上眉梢,嘗到了合作社的甜頭,干勁越來越足了,大劉家的紅瓤地瓜慢慢闖出了名堂,今年他的紅薯還將通過郵政電商銷往新疆。“今年我準備再擴大1000畝,帶動村民改變過去習慣種玉米的老觀念,跟著我轉型種紅薯,大家一起富起來。”這兩年,湯池村已經有將近400戶村民跟著劉全有掙了錢,有200戶貧困戶已經實現了脫貧。
凌海市的農民王雪峰也是“郵農豐”合作社余積分社的社員。他種了4個蔬菜大棚,近12畝地。去年11月,他開始定向種植青椒、豆角、黃瓜、角瓜和西紅柿。
到了采摘的時候,鄰家大棚的主人每天披星戴月拉菜去賣,他卻不慌不忙。因為他的菜早在撒種之前就被郵政買了,對口供應城里的“郵農豐”農產品返城直營店。每隔兩三天,就有郵車來拉走蔬菜,他不僅有錢賺,又不用東奔西跑去賣菜,而且再也不擔心被菜販子壓了價。
兩年來,遼寧建起90余處“郵農豐”農產品返城直營店,專門銷售“郵農豐”合作社生產的蔬菜、水果、糧油、蛋肉等農產品,給社員們拓銷路。像每天的果蔬,不僅都是當天大棚采摘的新鮮產品,而且價格均低于市場零售價,很受城市老百姓的歡迎。
“賣難買貴”是農產品進城需要破解的難題,其中物流成本過高,農產品進城的成本加大了,加上中間菜販子加價,農民收益少,城市居民買菜價格還貴。“用郵路把城市和農村連接起來,用郵車余載運送農產品進城,基本實現了物流零成本,將省下來的成本讓利給農戶和城市消費者,節約了社會資源,造福了老百姓。”遼寧省郵政分公司總經理谷德凱介紹。
青年農民張琳看中了特色農業發展的商機,開辦了鐵嶺北榛娃娃食品有限公司。這兩年,公司的榛子產品賣得紅火,特別是線上銷量每年向前一大步,她也成了當地榛子產業致富的帶頭人。張琳說:“我們跟郵政合作,進駐了‘郵農豐’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郵政免費提供場地,為我們這些農特產品加工企業搭建了生產、加工、網銷、倉儲、配送一條龍作業平臺。現在,我們還在研究新的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在北榛娃娃食品有限公司所在的開原市,由政府和郵政共建的開原網貿港初步建成。網貿港的電商孵化中心開放以后,還要培養更多專業的電商創業人才,讓特色農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