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對于華夏兒女而言,是一個有著特殊含義的存在。不管是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還是封建王朝時的驅邪攘災、拜神祭祖,抑或是現今時代的慶賀新春、除舊布新,“春節”這個詞語身上,都含了百姓們集體協作中對團圓與未來的美好期盼。新年,就要闔家團圓。但古時候,車馬太慢,望著千里之遙,也只能徒留“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的嘆息。好在到了現代,科技帶來的交通運輸上的進步,大大拉近了游子與故鄉的距離,讓游子不必再出現“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的落寞,同時也讓中華版圖上出現了一種特別的現象:春運。
春運,是以春節為中心,從每年農歷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的中國特色“年度大遷徙”活動。在這段時間,不論人們身處何方,都會在春運的大潮里,背上行囊,攥緊車票,穿過人海,踏上那趟等待自己的客車。而在旅途的盡頭,家,在靜靜等待。這就是春運的意義。雖然百轉千回,卻讓人義無反顧。
但在小時候,我是不懂這些的。我只知道寒假后的十來天里,家門前的巷子會傳來帶著迫切與欣喜的腳步聲;我只知道母親總是有著含著淚花的笑臉,而父親一到家就疲憊地睡去;我只知道他們會從隨身帶的蛇皮袋里變出很多稀罕東西,讓我可以跟小伙伴們炫耀半個學期……可我不知道,原來回家的路上,那么難。
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顛沛流離,汽車超載運輸的擁擠憋悶,綠皮火車上的人山人海,旅途中,乘客與行李總是把車廂的位置塞得滿滿當當,沒座的乘客們只能擠在過道或者車窗邊,靠著自備“小馬夾”或者蛇皮袋上暫且歇歇腳稍作休憩,閉著眼豎著耳朵,挨過一個或兩個漫長的夜晚……
終于,車程結束,下車了,可回家的路卻還沒有結束。乘客們抵達火車站后還要經歷大巴、公共汽車、三輪車、步行等等三四次的轉乘才能最終到家。而更令人嘆息的是,這些奔波幾十個小時的人,已經是春運中的幸運兒。更多的人為了一張小小車票,通宵排隊,裹著大棉被排隊,卻依舊“一票難求”,最終只能鋌而走險——選擇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騎著十幾個小時的摩托車返回老家,更有甚者偷偷扒車……
小時候感覺,春節,那么甜,甜的讓人義無反顧;而春運,又那么苦,苦的讓人無可奈何。而2016年我進入了尋烏公路分局,成為一名公路人后,我對春運有了新的關注和認識。這些年間,全國各地運輸環境從根本上有了質的飛躍。鐵路部門出臺了一項又一項服務措施,火車票從預售期的延長到開車前兩小時可退票,網上訂票、電話訂票、刷卡進站實現了一站式服務的目標,加大打擊“黃牛黨”倒票的力度和加重處罰違法人員;而在公路運輸領域,省與省,市與市,如蜘蛛網一般密集的高速公路修建,各大城市中長途汽車車次的增加,家庭小汽車的購買增多,讓春運道路上“一票難求”、“有家難回”的局面大大緩解,對于大城市的居民來說,甚至已成為過去。此后,我便暗暗下決心,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發展家鄉,能讓城鄉居民告別春運的苦,記下春節的甜。
對于服務在公路一線的養護工人而言,選擇這個職業,便意味著理所應當的奉獻,意味著每個工作日,甚至是每個法定節假日的堅守與舍棄。舍棄與一個小家的團圓,堅守出無數個家庭的幸福。冬季的公路不僅要通暢有序,更應該有安全,還有雨雪天地防滑除冰等等應急事件的處理。為了公路順暢,頂風冒雪、加班趕點,除雪除冰,在崗位上度過除夕與新年,是每個公路人都會經歷的必然選擇。這也讓公路行業以及公路人更讓人敬畏。
今年是我步入公路系統的第5年,原本定好的春節計劃,卻因為年肺炎疫情的爆發再次泡湯。又是一年不得團圓年,要冒著傳染病毒的風險,奔赴在疫情防控的公路第一線,捫心自問,我卻并不后悔。
上學時我問過父母,既然春運那么辛苦,為什么還要回家呢?在外面過年也可以啊。
父母只搖頭,笑著說,春節,就是要跟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就算路上吃了再多的苦,回到家那一刻,都是甜的。我們吃點路上的苦,換來的是爺爺奶奶和你的開心,這就夠了。何況,總要有人辛苦的。
我當時并不懂,到工作后才恍然大悟。苦與甜是相對的。在甘甜的生活中,總需要有些人背負起辛苦。像父母為了春節時家庭歡聚的幸福背負起一路奔波的酸苦,也像在這次春節期間,無數醫務人員毅然決然踏上前往武漢的列車,基層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的進行疫情宣傳,公路人們三班倒24小時守好各個監測點,對入境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切斷疫情跨界輸入途徑,護好當地群眾健康。
大災當前,辛苦嗎?當然辛苦。害怕嗎?也不是不怕。但踏上崗位,便沒有退路。為了群眾的健康與幸福,困難再多,苦楚再多,我們也必須背負。身為公路人,我們身后是數條交錯縱橫的道路,每條道路都通往每一戶幸福美滿的家庭。我們身后的每一條路,都是群眾的安全防線。因此我們不敢退,更不能退。我們必須以身體為路,切斷疫情傳播的每一條途徑;以身體為壁,筑起疫情防護的第一扇墻。對我們而言,只要能用堅守與奮戰換來一方群眾的安康幸福,那么再多付出,再多奉獻,便都值得。
時鐘指向八點,又到了出發的時間。迎著家人擔憂的目光,我再次啟程。2020年的春節,家庭團圓的坐席上,我依舊缺席。但國家疫情防控的隊伍里,我奮勇當先! (文 / 江西贛州市公路管理局尋烏分局 汪楠)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