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2時15分左右,人民大會堂北大廳,伴隨著“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走上了“部長通道”。不少記者已經在此等待了一兩個小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有力領導下,交通運輸取得了新的歷史性的突破。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還有諸多不足。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交通強國,為全面小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李小鵬的開場語簡練務實。
“四好農村路”建設怎么服務鄉村振興?雄安新區要建設什么樣的高效交通網?共享單車如何才能發展得更好?面對記者們關心的一系列交通運輸熱點問題,李小鵬一一道來。
“四好農村路”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推動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目前我國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400萬公里。針對記者關心的“斷頭路”等薄弱環節,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偏遠地區、貧困山區“沒路少路”“危路險路”問題,“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為交通而掉隊。”
李小鵬現場列出了詳細的任務單和時間表:農村公路建設盡量向進村入戶傾斜,到2019年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鄉以上公路的危路全面改造。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和運行體制機制。繼續和相關部門合作,發展產業路、旅游路,讓農村公路真正為農民致富、農村農業現代化服務。
“雄安新區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李小鵬說,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雄安新區規劃的匯報,要求布局高效交通網絡。交通運輸部抓好貫徹落實,在總體規劃框架下,制定交通運輸專項規劃。目前,京雄城際鐵路、津石高速公路已開建,交通運輸部將推動京雄高速公路、榮烏高速公路雄安段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骨干交通項目開建,同時提升服務品質,注重生態環保。
共享單車管理連續兩年成為“部長通道”的熱門話題。李小鵬表示,去年下半年,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各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對發展共享單車起到重要作用。共享單車存車難、亂停亂放、服務維護不及時、押金退取難等問題,還需要大家共同治理。
延伸閱讀
共享單車要共同治理才能發展好
3月5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部長通道”回答有關共享單車管理的問題時表示,共享單車需要各方共同治理才能發展好,政府、企業、用戶和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維護一個好的發展環境,使這個受大家歡迎的新業態能夠更好地發展。
近年來,傳統產業和新技術結合催生出很多新業態,共享單車就是其中一種。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77家企業先后進入市場,累計投放車輛2300萬輛,注冊用戶數近4億,累計服務約170億人次,日最高使用量7000萬人次。
新業態的出現往往會給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產業的發展都帶來好處,受到很大的歡迎,而且在一個階段發展會比較快。但是新業態和任何新事物都一樣,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新的問題,會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對此,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既鼓勵發展又規范發展,在保證安全運行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基礎上,使得這些新業態能夠有序有效地發展。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多部委發布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的發展定位、車輛投放、自行車交通網絡和停車設施規劃建設、企業主體責任和運營服務規范、用戶行為規范和信用管理、用戶資金和網絡信息安全監管、職責分工等內容,作出了具體制度設計。
近期,部分共享單車企業因經營不善陸續停業,出現了用戶押金退取難的問題。據悉,交通運輸部已經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等有關部門一起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針對押金和預付金的監管辦法正在制定過程中,將按照工作程序報批后盡快發布實施。
至于亂停亂放等問題,交通運輸部提出堅持多方共治原則,發揮好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合力,推動共享單車共同治理。同時,鼓勵城市根據自身特點、公眾出行需求和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完善投入和退出機制,引導運營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積極探索電子圍欄等管理措施,加強線下運營調度,及時回收處理損壞車輛,避免廢棄車輛亂堆亂放帶來的城市治理難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