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春風,果洛交通人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西部民族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給予的極大關懷和支持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之情,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州縣委及各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似曾歷歷在目,果洛州各級交通運輸部門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帶領廣大交通干部職工盡職盡責、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無私奉獻,使果洛交通運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跨越式發展。
公路建設成就顯著,交通出行暢通快捷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實施后的2001年通縣公路建設和2004年開始的農村公路建設以及2012年后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使果洛公路建設資金得到持續穩定大幅度增加,公路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1979年至2018年,果洛藏族自治州公路建設累計完成計劃投資550億元,公路通車里程連年不斷增加,路網結構不斷完善優化,技術等級標準不斷更新升級。
“九五”到“十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分別完成0.725和1.6億元,10年年均投資2325萬元;G214線姜路嶺至清水河段、寧果公路、大武經達日班瑪至久治公路、花石峽至達日公路等國省干線公路得到升級改造,全部鋪通了瀝青路面,全州6個縣在2004年全部實現了路面黑色化目標。
“十一五”期間,全州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2.7億元,建設實施493個項目,新改建農村公路4395公里。其中:通鄉油路20條,建設規模781公里;通鄉砂路15條,建設規模1189公里;通村砂路104條,建設規模2143公里;通寺院道路16條,建設規模124公里;村道硬化項目37個,建設規模159公里;獨立和配套橋梁300座9299延米。2010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比“十五”末增加1700公里,達到7272公里,尤其是首次安排實施建設規模高達近781公里的20條通鄉油路、水泥混凝土鋪裝路面和近1200公里的15個砂路工程,使全州絕大多數鄉鎮公路的黑色化和等級路比例大幅度提升,104個村、16個寺院、300座近10000延米的便民橋梁項目使廣大的牧民群眾、僧侶切實感受到了西部大開發政策帶來的出行實惠。
“十二五”期間,實施建成了一批謀劃多年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極大地改變了果洛交通長期落后的局面,年均完成交通投資超過60億元,其中的2014年和2015年兩年都超過100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社會落實在建綜合交通建設計劃總投資規模達到402億元,累計完成公路建設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成為全州交通建設史上完成投資最高的五年,占到了全省“十二五”交通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尤其是高速和國省干線公路與汽車站點建設呈現出強勁的態勢。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5億元,加速推進實施投資2.1億元、建設里程133公里的3個出省、出州、縣際公路項目和4個鄉鎮瀝青公路項目;近1億元、291公里長的10個縣鄉道改造項目;投資3.3億元、2300公里的83個農村公路連通工程項目;投資1.75億元、500公里的45個行政村水泥硬化道路工程項目(其中:貧困村道路硬化項目18個);投資1.03億元、總長近4000延米的158座農村公路配套橋梁工程;投資近0.8億元、總長近2600延米長度45座農村牧區獨立橋梁工程項目;投資4000多萬元的2座危橋改造和12項農村公路安全保護工程項目;總投資5700萬元、建設里程221公里的45處新農村建設、異地搬遷、黨政軍企、示范村、美麗鄉村道路硬化工程項目;投資0.25億元、95公里的40個生態移民點、游牧民定居點配套道路硬化工程項目;1.07億元、185公里的39個交通建設其他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215公里長的57座藏傳佛教寺院道路硬化工程項目。尤其是沙木多、國欽、折安、塘什加、多利多卡、特合土6座黃河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久治、甘德、達日三縣交界地區黃河無橋遠距離繞行的問題,交通帶給基層群眾、僧侶更多的實惠。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間,全州共完成農村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3.7億元,預計將占到全省同期農村公路建設投資的15%左右,分別是1992年-1999年0.752億元、2000年-2012年21億元、2001年-2005年1.6億元、2006年-2010年13億元、2011年-2015年15億元的31.516倍、1.129倍、14.813倍、1.823倍、1.58倍,年均落實計劃資金39500萬元,占到同期全州全社會固定資產預計投資額367億元的6.458%,成為拉動全州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一環。六年新建高速公路698公里,改建二級公路721公里、三級及以下公路6300多公里。
2017年果洛州實現了交通建設發展的重大突破,交通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高速公路一攬子建成近700公里,全省占比凈增25個百分點以上。共玉、香花高速公路完成交工驗收,于當年8月1日全面交付使用;花久高速公路于11月13日全線建成通車,結束了果洛州不通高速的歷史。3縣10個鄉鎮同步實現通高速公路,沿線廣大牧民群眾受益,新疆、海西往四川、重慶方向的過境交通量明顯增加。花久高速和國省干線項目支持帶建的120多公里城鎮道路和鄉鎮連接線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其中26條已經建成使用,15條實施在建中。國省干線項目建設與前期工作穩步推進。G214線瑪多段建設接近尾聲,大班公路升級改造項目進展良好,驗收通車;達日玉樹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年內重點實施路基、橋梁、涵洞、防護工程,該項目建成可徹底解決達日縣桑日麻鄉通高等級油路問題并新增一處四川石渠方向的快速出口;S312線瑪多至曲麻萊色吾溝康群縣界126公里、門堂至紅土埡口44公里項目完成招標工作,貴德至大武高速、班瑪至友誼橋、建設橋至下紅科、東傾溝至下大武、扎拉至哇賽機場等5條國省干線公路建設項目陸續開展項目前期工作,2個可研方案通過評審,2個交通PPP項目開展編制項目建議書工作,僅國省干線項目投資規模達到130億元,建設里程達到500公里以上。農村公路建設里程和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基層交通出行更加快捷方便。年內近2000公里鄉、村公路和20多座橋梁落實資金計劃實施建設, 66條1660公里的通村公路項目的實施使74個行政村公路實現了通暢,所缺的小橋涵與生命安全防護設施等短板工程得到全面補齊,6條以工代賑農村公路項目開工建設,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超過上年的38.8%達到44.7%,提升6個百分點,極大地改善了果洛州又一批鄉村公路的通行條件。全年全社會累計落實農村公路建設投資計劃5.25億元,實施115個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建成并通過驗收新、續建工程項目147個(瑪沁縣30個、久治縣21個、班瑪縣26個、甘德縣35個、達日縣1個、瑪多縣16個,其中:2016年精準扶貧項目71個),建設項目個數、建設里程、投資規模、一次性驗收通過項目分別超過上年度的85個、1500公里、4.28億元、105個,均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花久高速公路項目支持帶建實施完成沿線下大武、雪山、東傾溝、江千、下藏科、門堂6個鄉與高速公路連接線油路工程近100公里,投資近6億元,鄉鎮通油路率達到98%。全州交通路網通行能力加快提升。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400公里以上,等級公路5700多公里,占通車里程的44%,98%的鄉鎮、45%行政村、88%的寺院通水泥路(油路),55%的行政村通砂路并全部完成了拓寬升級改造,路基寬度由2015年末時的4.5米全部拓寬為現在的6.5米,并配套完善了橋梁、涵洞、安保、防護、治超設施,公路通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30%自然村通簡易砂路。
超前研究謀劃繪就未來15年果洛交通發展宏偉藍圖。年內編制完成《果洛藏族自治州地方高速公路網規劃思路》(2017-2030),規劃思路提出全州構建“二縱三橫四連一通”地方高速公路網體系(簡稱“2341”網),規劃用8年-13年時間分三步,規劃實施8條地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里程860公里,與州境內即將建成的2條4段698公里(共玉、香花、花大、大久)和尚未建設的1條42公里(瑪沁-河南)合計740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組成路段共同構成總里程1600公里的州域內6縣間互連、周邊3省7州出口互通的全域高速公路網體系,以全面徹底改善全州快速出行問題。
到2018年底,全州公路總里程預計達到13400公里,比1978年末的1834公里增加11566公里,增長630.6%,40年年均增長長期保持15.77%的高位運行態勢。其中:農村公路由1978年末的1001公里增加到9900公里,凈增加8899公里,增長889%,40年年均增長更是高達22.225%,遠遠高于同期全州經濟發展年均增速;全社會交通投資約為550億元,其中:農村公路為43.8億元,占建政后65年農村公路建設累計投資的99.92% ,約占同期全部交通投資的8%;西部大開發以來的交通投資、農村公路投資則分別占40年投資額的99.55%和97.26%;而十八大以來的交通投資、農村公路投資則分別占40年總投資的81.59%和54.12%,通車里程連續突破8000公里、10000公里、13000公里3個大臺階。實現瑪多、瑪沁和久治3縣10個鄉鎮通高速公路,所有縣通二級公路,100%的鄉鎮、建制村通暢,43%自然村通達,88%寺院通暢、100%寺院通達。3條近700公里的高速公路使瑪多、久治和州府所在地瑪沁縣及其沿線10個鄉鎮成為全州首批通高速公路的縣和鄉鎮,分別占到縣鄉總數的50%和23%,兩縣到州府大武實現2小時車程,果洛至海西州德令哈(460公里)、格爾木(600公里)、茶卡(550公里)、海南州(420公里)、玉樹州(580公里)、成都(740公里)青川省界等方向高速出口全部一次性建成打通,實現互連互通規劃目標。行車時間將由原來的10-14個小時縮減為4時-6小時,規劃中的果洛州快速主骨架路網體系高速公路部分建設接近尾聲,“2468”交通經濟圈建設加速成型。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干線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的果洛州域公路網基本形成,為加速推進果洛區域“三位一體”現代化交通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提供了強大的項目支撐,為果洛藏區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出行保障。
農村公路養護、安全、路政與治超監管能力大力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果洛州農村公路養護機構及管理體制幾經變革,養護資金補助標準逐步提高,實現了由低等級砂路到瀝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轉變,廣大公路養護職工數十年如一日愛路如家,堅持安全發展理念,精心組織養護保通,確保養護質量穩步提升,公路通行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公路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州委州政府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公路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通知》,成立了州縣鄉村四級農村公路質量監督管理領導小組,實行分片包干的督查制度,補齊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監理、試驗檢測和質量監督工作短板,提高了全州農村公路規范化質量化標準化管理程度。農村公路路政與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有序開展。政府主抓,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依法治超,嚴把駕駛員、貨運車輛、貨物裝載“三個關口”,加強重點貨運源頭單位日常監管,非法超限超載行為得到遏制,公路設施得到有效保護。2017年州交通運輸局被評為全州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公路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
截止2017年底,全州客運車輛55輛1664座,其中:班線客運36輛1520座,農村客運車輛22輛。出租車企業7家,出租車636輛,3180座;貨車299輛2213噸,其中普貨280輛1963噸,專用載貨車9輛242噸;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2戶;機動車維修373戶,其中二類汽車維修2戶,三類汽車維修322戶,摩托車維修49戶,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1戶;全州省際客運班線4條,其中:全州已與2個省(區,市)的4個市(州),縣開通客運班線,基本滿足了省域之間人員的交流交往需求;州際客運班線8條,已成為州內區域間人員流動的主要交往渠道;開通農村客運班線9條,通鄉(鎮)和通行政村客班率分別達到了100%和52.66%。2018年6月底甘德縣借鑒瑪多縣農村客運的經驗開通農村客運班線2條,新增通客車村6個。全州累計建成汽車站34個,其中:一級站1個、三級站5個、四級站3個、五級站23個、簡易站2個,基本實現了州政府所在地至少1個一、二級車站,縣政府所在地至少1個三級站的目標,覆蓋率達77.27%。
交通行業改革與時俱進,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職工隊伍、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佳績
40年來,全州各級交通部門根據不同時期公路建設、管理及服務需求,與時俱進穩步開展各項改革,健全完善建管養運安相協調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公路建設項目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模式,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用人環境,分類分批次開展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等培訓210余人次,通過全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公務員考試招錄交通運輸工作人員11人,聘請方式吸納專業技術人員8人,僅州交通運輸局公路橋梁工程技術人員由2013年的2人增加到2018年的7人,緩解了交通人才總量不足的現象。在推進交通運輸改革發展進程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推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州縣交通局領導班子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深刻內涵和“兩個責任”關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開展創先爭優、“抓作風建設,促工作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主題實踐教育活動,領導干部從自身做起堅持不懈糾正“四風”,成效明顯。弘揚“扎根高原,艱苦創業,獻身交通,造福人民”的交通行業精神,行業精袖文明建設取得了成果。踐行落實“暢行青海,美在交通”文化品牌創建工作,營造果洛交通發展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輿論氛圍。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