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講到:“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
現實中,低收入人群廣泛分布在農村地區,尤其是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還要有大眾化的便捷出行方式能滿足農村眾多低收入人群的最后一公里需求。鄉村振興,這是民眾的需要,也是國家的政策要求,體現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屬性,是中國政府屬于人民、服務人民、被人民擁護的一個側面。
保障農村重點時段群眾出行
2021年6月中旬,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地區重點時段群眾出行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關注農村地區農忙時節、農民工集中返鄉返崗等重點時段群眾出行需求,聚焦重點時段農村群眾出行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優化農村客運服務供給,要求各地方用多種手段滿足農村群眾需要。
《通知》指出,“要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以適應和滿足農村地區農忙時節以及農民工集中返鄉返崗等重點時段群眾出行需求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協同推進、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原則”,在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基礎上,挖潛力、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構建供需匹配、組織靈活、模式多樣、服務適宜的農村客運供給體系,推動實現重點時段農村群眾“行有所乘”。
根據近年來農村交通實踐的經驗,《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農業農村部門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按照春耕秋收等農忙時節農村群眾出行特點,精準掌握群體性用工及出行需求,根據實際需求的動態變化,組織農村客運經營者提前制定運輸保障方案。農忙時節,農民群眾出行具有群體性、潮汐性特點,應對農村道路客運班線通過加密服務頻次、靈活設置停靠站點、開展預約響應式服務等方式,最大程度滿足農民實際需要。
一些地區以水路交通為主要出行方式,《通知》要求,在這些地區要根據客流高峰隨不同時期變化的情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提前預約、調配其他航線客船運力、加密航班、延長運營時間等措施,增加供給能力。客流稀少地區、山嶺重丘等地形復雜地區可借鑒四川省金通工程經驗做法,規范發展區域經營、預約響應等組織模式。具備條件的地區,可指導農村客運經營者依托自有運力依法申請包車客運經營業務,滿足農忙、節假日、趕集日等包車運輸需求。
交通運輸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推廣農民工返崗“點對點”服務保障機制做法,組織引導時間段相近、目的地相近的農民工集中出行,有序返鄉返崗;要聚焦重點區域、時段,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大非法營運等違法經營行為查處力度,強化駕駛員、船員安全意識以及防御性駕駛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加強車輛、船舶技術狀況維護,保障車船安全。
此外,《通知》指出,要積極借鑒相關省份利用農村客運油補退坡資金促進道路水路農村客運結構調整,以及吉林等省份利用退坡資金專項支持農忙時段農村客運的經驗做法,多渠道強化資金、政策扶持,切實保障農村客運服務“開得通、留得住”。
試點成功:出沒田園城市間
這次的《通知》,提到了四川金通工程和吉林利用退坡資支持農村客運的經驗做法。這是過去兩年中試點成功的成熟經驗,要正式予以推廣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農家子弟從廣袤、偏遠的農村、山鄉,到繁華熱鬧的都市,依靠便捷的現代交通設施和方式,可以隨時穿行于田園和城市之間。
四川省:金通工程“政府推進,市場運作”
四川全力打造“金通網”,破解乘客“無車可坐”的試點開始不久就取得成功經驗,已被提前推廣。2019年到2020年,四川省陸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金通工程。按照“政府推進,市場運作”的原則,主動對接中國郵政、申通等小件快運企業,利用鄉村客運金通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偏遠等運行優勢,把工業品帶下鄉、把農產品帶進城,解決城鄉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城鄉電商與物流雙向發展,實現鄉村客運與小件快運的高效運轉和有機銜接。
省內各市根據自身情況采取措施,優化道路網絡布局,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實施鄉村客運金通工程,全面統一LOGO標志、統一招呼、統一車輛標識、統一從業人員標識。一些縣市對車輛使用4G視頻監控給予流量費補貼,并對鄉村客運車輛進行險費補助,補貼直發鄉村客運企業。
到2021年6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要求,確保在2025年全面實現 “金通工程”全覆蓋。試點城市宜賓市為滿足鄉村地區不同群眾出行需求,現已開行村鎮公交每日班、趕場班、學生班和周日班等,切實為廣大群眾提供更便捷、舒適、安全的鄉村客運。
吉林省:在農村地區推行多種公交服務
吉林省在農村地區采取不同措施,在區域內大力推動普及多種公交服務。對已有的農村客運班線進行延伸,對不臨近客運線路的自然屯農戶提供接送服務,接送至客運線路站點;在農忙時節提供包車服務,群眾用電話、微信公眾號可以聯絡包車上門接送,為農民群眾農忙時節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服務,著力解決農忙時節農村群眾出行需求;在鄉鎮農村公共服務中心,用預約方式為民眾提供定制出行服務,以及應急、預約響應定制服務,滿足農民群眾“農忙時節”“紅白喜事”“農民趕集”“高鐵乘客滯留”等剛性需求,達到村與村、屯與屯之間,無縫連接;啟動并全面推廣“通村村”智慧交通APP使用,讓農民群眾實現隨時隨地叫車約車,讓農民交通出行更便捷。
吉林省乾安縣采取開行趕集車、區域經營、定班定線等適應本地需求的特有模式,依托互聯網平臺,探索整合農村地區閑散的客運資源,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預約,實行包車服務等定制客運服務模式,解決了運力不足和人車匹配難的突出問題。作為鄉鎮公交運營新模式的首批試點,按照“五定五統一”要求,切實提升農村客運通達率和農村客運新形象,現已在讓字鎮投入微公交4輛,開通線路4條進行試運行,并計劃再增加30臺微公交,每個鄉鎮15臺;全鎮16個村,25個自然屯將覆蓋,每天開通4個公交班次,上下午各2趟。
乾安縣鄉鎮公交系統下沉到村的同時肩負物流功能,代運快遞小件兒和農產品到鄉鎮級交通運輸服務站。公交將貨物帶到各村共配點,包裹送達時效與市區相同,通過群發短信通知取件,并實現了全程跟蹤。這種運營新模式通過運力資源互補,加速城鄉物資的雙向流通,解決了物流到村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貴州省盤州市:農村公交、路網全覆蓋
“以前,我們出門趕場趕集,都要早出晚歸;搬運物資要靠人背,像家養土雞、自種包谷洋芋,或者集市采買的柴米油鹽,走一趟就要3個多小時,還不算返程的時間。”貴州省盤州市大山鎮高祥村村民肖慈龍這樣回憶僅僅一兩年前的家鄉交通情況時這樣說。高祥村距離大山鎮政府駐地13公里,在鎮里算是比較偏遠的村寨。
多年來,肖慈龍每天背著肥料走半個多小時去田間勞動。收獲之后,還要靠人力背到集市上售賣。整個過程費時費力賺錢少,生產效率低下。
過去:農忙時節,黎小宇從家出發到山上的地里干活,必須要用雙腿走過崎嶇的山路,幾公里路要走近1個小時。尤其是到了施肥的時節,靠人背馬馱把肥料送上山,人和馬都累得受不了。
現在:一大早,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九組村民黎小宇拿上農具,騎上摩托車,出發去刺梨園干活。摩托車行駛在平坦寬敞的鄉村公路上,10分鐘就能到達刺梨園,省時又省力。
目前,盤州市506個建制村已全部實現村寨間通水泥路、通客車,山區群眾基本告別了出行難。有了路,還要有大眾化、便捷的交通方式。2021年3月,吉林省松原市依托現有農村公共交通網絡,創新工作舉措,充分利用全市各鄉鎮農村公共服務站,在村屯內開展公交服務,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解決農民出行難題。
前郭縣在全縣22個鄉鎮投放63輛小型客車,在各鄉(鎮)開展預約響應定制客運、包車及農忙時節農民應急出行保障等農村公共出行服務,實現全縣農村公共交通網絡全覆蓋,最大程度保證農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同時,依托農村公共交通進一步延伸,逐步激活農村物流、電商及金融發展,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通村村”改變農村出行方式
除了四川“金通工程”和吉林經驗之外,其他的試點也在進行中。在城市,網約車已經司空見慣。但是農村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有些地方相對落后,地形復雜的地區尤其困難:或者山高坡陡,或者居住分散,出行難、上學返校難、貨運難是農村生活難以解決的困難。
為解決這個難題,“通村村”農村道路交通出行平臺借助大數據,為農村出行提供了人車聯網、精準匹配的服務。2017年7月,該平臺在貴州首先上線試點,徹底改變了貴州山區的出行模式,百姓出行時間平均減少213%。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在2015年實現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卻依舊存在出行難。這是因為,“高峰人找車、人等車不來”。而對于客車班車來說,則是“平時車找人、車來不見人”。“過去我的車子經常坐不滿,少的時候只能拉到一兩個客人,跑一趟油錢都不夠。”黎樹華是黔東南州雷山縣客運公司的一名客車司機,負責跑雷山的農村客運專線。由于經營成本和效益嚴重倒掛,雷山縣從縣城到村的班車從2014年的160多輛迅速縮減到2015年的123輛。與此同時,非法營運“黑車”數量卻猛增。
“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上線一年后,覆蓋貴州省88個縣(市、區),累計服務近30萬人次。2016年5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以雷山縣為試點,啟動“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建設,歷時一年開發、調試,該平臺于2017年7月正式上線運營。
“通村村”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整合農村客運基礎數據、監管數據、營運數據,為農村群眾提供客運班線查詢、預定、包車、定制班車(校車)出租車呼叫等出行服務,通過人、車聯網,精準匹配農村運力和出行需求。村民只需通過手機在“通村村”下單,預定信息經后臺審核后,即可實現快速配車。而客車司機的手機上就會顯示出預約乘車人所在位置、乘車路線、乘車人數等數據,一目了然。
“通村村”上線后,村民生活更加方便,雷山縣農村群眾出行候車平均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降低到30分鐘以內,出行時間平均減少213%,深受群眾歡迎。
客車司機也從使用“村村通”的過程中獲益。黎樹華的客車上座率提高了20%,月收入增加1000多元。雷山縣農村客運車輛載客率由56%上升到80%以上,客車司機普遍感到營運利潤得到較大幅度增加。“通村村”真正實現了乘客和司機的“雙贏”。
“通村村”平臺通過整合鄉村客、貨運力和出行、物流需求,為農村老百姓提供班車、包車、網約車、出租車、公交車、學生定制班車、購票和快遞進村、小件快運、電商物流、農村貨運等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務和物流服務。
平臺通過大數據將人、貨、車三者供需高效調配,一方面降低了農村客運運營成本,便捷了農村群眾出行;另一方面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暢通了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對電商下鄉、黔貨出山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為交通脫貧攻堅提供了新的模式。
“通村村”平臺正式入選首批交通運輸大數據融合應用試點項目“政企數據融合應用方向”,向全國展示了該區大數據企業在大數據與農村交通運輸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成果。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獲得了交通運輸部認可,明確為全國推廣項目,從2019年開始,該平臺向全國推廣。在2020年完成了全國農村客運示范縣和大部分縣(市)普遍應用,目前已進入在全國范圍內鄉村全面普及階段。(宋亮/文)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