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綠色·智慧物流暨青藤聯盟成立大會”(以下簡稱“青藤聯盟大會”)在上海召開,此次聯盟大會旨在搭建綠色智慧物流領域集政策引導、科技創新、行業聯動、協同發展為一體的共識生態圈。中郵速遞易作為綠色物流的堅定推動者,受邀出席此次會議,與灰度環保、小米科技、申通快遞、韻達速遞、招商路凱、盼盼食品、康師傅、聯合利華等企業共同探索綠色循環智慧物流發展之路。
圖:中郵速遞易受邀出席青藤聯盟大會
同時,中郵速遞易運營中心負責人兼市場品牌總監邵靈珊受邀出席并參與青藤聯盟大會圓桌論壇。與ISTA China理事會及技術委員會黃昌海主編、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明 、倉小微聯合創始人吳英杰等行業大咖共話“智慧物流的實現將為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革?”
推進快遞智慧綠色發展,需要集聚各方力量
據介紹,物流向綠色、智慧化發展早已得到政策的支持。尤其是今年國辦1號文《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電商快遞綠色發展理念,物流行業向綠色可循環發展更大勢所趨。
對此,邵靈珊表示:“政策的支持將使綠色物流在全行業的應用得到加速。但除了政策的支持還需要行業主體的積極行動,讓整個產業鏈、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更加智慧化。比如說快遞包裝的綠色可循環,更加高效的揀配機器人的運用以及物流末端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等等,通過各方面的智慧化發展,以更低的人力、資源消耗,讓整個物流行業以更快的速度流轉,最終形成綠色物流。另外,在用戶教育和市場培育上,同樣需要下功夫,讓用戶和市場意識到物流行業需要更綠色智慧化發展,從而積蓄社會各方的力量,推廣普及綠色物流在全行業的應用。”
圖:邵靈珊出席青藤聯盟大會圓桌論壇
與此同時,邵靈珊還重點論述了物流綠色發展與智慧發展之間的關系。她表示,物流綠色發展離不開智慧物流的支持,而智慧物流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行業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就這一點來看,雙方就應該是需要共同攜手發展的。因此,她呼吁物流行業的各方展開充分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物流業綠色智慧化發展。
讓快遞“綠”起來,中郵速遞易早已行動
其實,除了此次參加青藤聯盟大會,中郵速遞易對智慧物流和綠色物流的探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一方面,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柜已經覆蓋全國225座城市,實現了全國全量覆蓋,不僅顛覆了包裹交付模式,提升了整個物流產業鏈的效率,更是為物流行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運力成本,讓物流行業實現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中郵速遞易還不斷對智能快遞柜進行升級,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一步解決智能快遞柜當前的痛點,大幅度提升物流末端的消化能力。而更為智能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則又加快了中郵速遞易在智慧物流搭建的步伐。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中郵速遞易還正式與灰度環保就雙方攜手發展綠色物流、發力智慧物流達到共識,達成了戰略合作。在此次青藤聯盟大會后,雙方將加速綠色物流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物流行業智慧、綠色發展。
資料顯示,灰度環保是一家致力于環保循環包材研發、生產和運營的科技企業。作為國內首家推出環保循環包材及共享周轉箱的商用企業,自主研發了“ZerOBox綠色環保循環周轉箱”、“ZerOBox共享快遞箱”等專利產品,讓快遞包裝實現了循環利用。同時,其單次使用成本更是比紙箱等傳統包裝降低30%以上,是對促進中國物流行業向綠色可循環發展的一次重要探索。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綠色物流產業相關政策,給出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力促綠色循環包裝產業解決方案落地,并明確要求到2020年實現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50%。與此同時,大數據、大算法、物聯網等技術在物流領域的也應用日益深入和廣泛。在此背景下,政策環境向好、市場需求擴大、行業共識達成——向綠色可循環物流體系升級的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到來。而中郵速遞易等諸多物流企業達成綠色物流合作共識,不僅抓住了智慧物流的風口,也抓住了綠色物流的發展機遇,為環保作出了諸多貢獻,這種多贏的環保方式更具有持續性,也為其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