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點即起點,多事之秋的京東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處。5月10日,京東公布2019年一季度財報,海量數據隱藏著轉型的端倪,提高效率、完善體驗以及降低成本是變革時圍繞的核心要素。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本季度已達到37億元,投入成效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上得以體現,股價開始回暖。可見,技術已然是京東加高物流城墻、向服務商挺進的基石,甚至成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再造一個京東時所仰仗的利器。
用技術賭明天
當企業體量足夠龐大成為一艘巨輪時,隨時調整船舵以取保航向無誤,就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北京商報記者從京東歷年的財報數據發現,京東技術研發投入的比重依舊在快速攀升,2017年一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技術研發投入分別為13億元、2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到了2019年一季度,該項投入已經高達37億元,同比增長54%。
如果將京東技術研發投入放到年報中,其增長速度更加不可忽視。2018年,京東用于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達到了121億元,同比增長82.6%。2017年,技術研發上投入從2016年的45億元大幅增加到67億元,增速為49.4%。在京東不斷優化結構的過程中,無論是單季度還是全年的技術投入均在大幅增長,京東可謂保持著一副高舉高打的姿態。
早在2017年,劉強東已經喊出“京東全面向技術轉型”的口號,第二個12年將把第一個12年里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與京東凈利潤相比,技術研發投入稱得上是大手筆的舉動,甚至由于技術研發成本大幅上升對利潤和股價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互聯網企業過去近20年的爭奪中,京東憑借著重資產投入的自營物流體系以及自營電商體,為其在風云詭譎的行業競爭中奠定了初步格局。隨著零售變革浪潮再度席卷而來,京東想要穩固現有地位自然不能固步自封,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搭建新的護城河,于是劉強東將賭注押向了技術。如今,劉強東反復強調京東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用技術來打造供應鏈服務的公司。
經歷資本市場低谷的京東,逐漸回到增長的新軌道上。本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以開放物流業務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幅超90%,高于凈營收同比增長20.9%的速度。實際上,京東凈服務收入達到124億元,同比增長44%。
向物流要成績
京東確定技術成為發展的底盤后,開始推動京東物流向現代化智能物流方向發展。無論是劉強東深夜“訴苦”京東物流已經連續虧損12年,還是進入2019年上半年京東便對物流多輪開刀的舉動,京東迫切地向物流索要成效,不再允許物流一直是阻攔京東實現整體盈利的絆腳石。
目前,京東物流的成本逐漸被攤薄。財報數據顯示,京東履約費用占凈收入的比例為6.7%,對比2016年的8.1%、2017年的7.1%、2018年的6.9%,繼續保持低位運行。同時,京東物流履約效率在提升,庫存周轉天數也從去年同期的38.1天降低為36.5天。
京東物流不僅服務京東商城自身的訂單,還擴大著朋友圈增加外部訂單業務。據了解,京東物流已為網易嚴選、達能、歐德堡等企業進行配送,還開始向中信銀行開放全國倉儲網絡,與中鋁創新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搭建有色金屬領域的綜合性商流物流一體化供應鏈平臺。京東云倉、云物流基礎設施平臺服務著近百家商業企業。據悉,京東物流不惜降低攬收、配送和倉儲的價格,以爭奪更多的合作合伙,甚至要通過收購物流公司增加設備。5月13日,京東物流斥資近4億元投資新寧物流,借助后者的資源建設車聯網/貨聯網的大數據平臺。
此外,進攻開放個人攬件業務,向C端要增量空間,這也迫使京東將物流網絡從傘狀變為網狀。京東為快速拓展市場還調整了薪酬結構,京東快遞員開始嘗試攬件并要完成硬指標。一時間,眾多快遞員表現出了不適,“降薪、離職”的聲音此起彼伏。在個人寄件業務新起爐灶的京東,一方面為忙于搭建新網絡投入更多人力,一方面又要與順豐、通達系快遞企業近身肉搏,內憂外患讓京東有些舉步維艱。
十年前,當劉強東把融來的大部分錢投入到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時,投資人認為這種模式太重,是典型的燒錢行為。劉強東還被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嘲笑為“傻大黑粗”。數年來搭建的基礎設施如今已經成為京東向外開放,招攬更多第三方商家甚至是謀求新獲利方式的直接工具。當年的護城河已經成了今天的基礎設施。
基礎建設網絡為接入更多的外部訂單提供了可能,通過開放,京東物流從服務自身開始服務更多商家,逐漸達到規模效應。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電話會議中強調,京東物流將獲得更多的訂單,讓物流的規模不斷增加……在之后幾個季度,京東還是希望外單毛利繼續上升。
資本釋放向好信息
真金白銀的技術投入讓京東集團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智能物流等方面收獲成效,然而公司發展思路從以電商為主向“零售+科技”轉型時,資本市場的動蕩隨之開始。2018年開始,京東股價持續走低,瀕臨發行價,市值達到上市以來最低。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彼時,京東在物流與技術的投入大幅上升,此舉使凈利率承壓,盈利能力下滑,投資者自然會變得不安。“對于京東高調轉型,沒有人會打保票一定成功。與其高風險轉向,或許維持以電商為中心的思路更穩妥。”
當在穩妥與風險之間做出選擇時,劉強東和京東顯然選擇了后者。上述人士坦言,電商是京東的“商流”,是企業有資格向市場談論“物流”和“資金流”的基礎,但電商業務終將會觸碰到天花板,找到甚至是制造新出口就成為必然,哪怕短期內不再為資本市場打工。
分拆京東數科、獨立物流業務、押注技術,再到如今新成立京東健康,這些短期看不見變化和拿不到收益的事情,或許讓資本市場感到不快。然而,當投入開始呈現效果時,資本市場開始意識到京東有些不受控制,新一輪的風波隨之爆發。
“對于上市企業來講,其發展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資本的控制,驟跌的股價總是不好看。資本市場已經因京東重資搭建物流等待了數年,剛能看見結果時,京東又向一個需要砸更多資金的技術方向轉型,前者的質疑可想而知。”另一位投資者認同京東長線布局時也表達了焦慮。
不可否認的是,搭建基礎建設期結束后,企業才能談效率和服務,但搭建過程異常緩慢。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商江湖基本形成阿里加京東的雙巨頭格局,沒給后來者趕超的機會。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微信生態崛起,社交電商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電商企業迎來了一個需要重新定義自我的時代,被圍追堵截的京東自然壓力倍增。當劉強東處于半隱退狀態時,股肱之臣開始輪番上陣對外發言,徐雷、陳生強、王振輝等人努力讓“再造一個京東”成為現實。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