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正值旅游旺季的九寨溝,數萬人滯留,尤其是2萬多的散客和外來務工人員,急需應急運力轉運。災區游客的安危,時刻牽動著四川交通人的心,一場阿壩、綿陽、成都的接駁運輸就此展開。
在四川高速公路廣甘高速公路四川省界站,救災車輛免費通行。 “終于平安到達了,謝謝你們。”8月11日凌晨2時30分,一位乘客安全抵達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后激動地說。隨著兩輛應急客車33名乘客的抵達,全省調集應急運力大規模疏運災區游客和群眾的任務圓滿完成。
據悉,此次全省應急調用620輛客車,開行1164輛次,采用接駁方式累計疏散出九寨溝災區2萬余人(主要為散客和外來務工人員)。再加上旅游包車和自駕等其他轉運方式,短短2天多時間,6萬多滯留人員全部疏運完畢,堪稱奇跡!
在這場轉運“史詩巨制”中,滯留游客始終是人們關注的“主角”,而保證這場轉運圓滿落幕的卻是默默奉獻的四川道路運輸人,他們才是這場生命接駁之旅的“總導演”。為了確保游客快速、安全轉運,他們一直在路上……
運政人員:為生命護航
裝滿轉運游客的接駁車準備離開。
“媽媽,我要給爸爸送安全帽。”當剛上幼兒園的小兒子得知龔銳正在平武轉運前線奮戰時,小小的他不由得為爸爸擔心。
龔銳,綿陽市運管處客運科副科長,此時的他還不知道兒子正在擔心他。他也沒有時間想這些,巨大的轉運壓力讓他透不過氣來。
地震后,九寨溝縣城—平武—綿陽—成都的九環線東線受地震影響較小,道路暢通,因此,這條線成為游客轉運的重點。在轉運的2萬多人中,走這條通道的達1.1萬人。為加快轉運速度、確保安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決定采取接駁運輸的方式,在東環線,轉運車輛首先到達平武客運站,簡單休整后,游客再乘接駁車輛,分別前往綿陽平政客運站、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和茶店子客運站。
平武一下成為這場大轉運的中轉樞紐,壓力可想而知!8月9日一大早,接到轉運任務后,綿陽市運管處領導親自帶隊緊急趕往平武客運站。
轉運游客登上返城的應急車輛。 從接到任務到把最后一批游客從平武客運站送走,龔銳和前線的同事們一樣,三十多個小時幾乎沒合眼。“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大兒子上幼兒園,這次地震是小兒子上幼兒園了。平時孩子都是我們夫妻自己在照顧,這兩天實在忙不過來,請朋友去暫時照看下。”說到兩個兒子,龔銳略微輕松的語氣有點顫抖,“小兒子挺懂事的,這兩天看著我沒回來,就一直問媽媽,爸爸去哪兒了,知道我在做轉運工作的時候,說要和我待在一起,還要給我送安全帽。”他笑了笑,欣慰的語氣中又帶了點遺憾。
為了急需轉運的游客能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龔銳與同事們將對家人的虧欠深深埋入心中,這是責任,更是使命。“90后”李明,是綿陽市運管處的“小年輕”,8月份剛剛領了結婚證,新婚的甜蜜還洋溢在臉上。8月9日一早,剛結束夜班值守的他,還沒來得及休息便投入到轉運工作中。“年輕人嘛,熬夜通宵不算什么,轉運工作更重要。”李明有點靦腆地對記者說。在轉運的空隙,他就在平武客運站調度室的沙發上打個盹。不一會,他又一個激靈驚醒問“車到了嗎?”
龔銳、李明畢竟都是年輕人,身體還頂得住,年齡大一點的身體都出現了“預警”。杜友國,平武縣運管所副所長。“這是工作嘛,沒啥可說的。”50來歲的他是個“老運政”了,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分內之事。兩鬢冒出來的銀發、眼睛里的血絲、下巴上拉碴的胡須、說話時嘶啞的嗓音,顯得他格外疲憊。
8月9日凌晨1時許,杜友國按照救援指示,調集2輛客運,運送民兵前往九寨溝災區參與救援。凌晨5時許,杜友國下令全縣班線停運,調集符合要求的24輛應急運力,車上準備好了食物、水、藥品,等待第一批從九寨溝地震災區轉運出來的乘客。上午11時許,從災區轉運出的第一批600余名游客到達平武客運站,杜友國和同事們協助客運站做好后勤保障,30分鐘后,經過休整的游客在這里接駁,分別前往綿陽、成都。16時15分,第一批轉運游客平安到達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聽到這個消息,杜友國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
為了確保安全,平武客運站對應急指揮的運政執法人員進行編組,專由人帶隊護送車隊平安轉運。
#FormatImgID_3#
客車司機:逆行的勇士
成都東客站汽車客運站工作人員有序疏散游客。
“涂師傅,你好!我們已經到達成都。這幾天感謝你的幫忙,讓我們在突發的災害面前免去了驚慌和迷茫。祝你工作順利,闔家幸福!”這是一位名叫黃虹游客發給綿陽富臨運業駕駛員涂志軍的感謝短信。
地震發生時,涂志軍正在九寨溝。他和同車導游一起,第一時間找齊了車上的21位游客,將他們帶到酒店廣場寬闊的地段。“當時真的沒多想,就是想著這21個人一定不能出問題,一定要安全把他們帶回去。”作為一名客車駕駛員,旅客生命至上一直是涂志軍的職業操守。
涂志軍帶了21位游客進去,轉運出來的,卻是23位,多出來的兩人是他“撿”上車的。原來,他們路遇兩位游客是到九寨溝旅游的散客,“別怕,跟我走吧!”涂志軍就這樣把她們“撿”上了車。“她們曾經想給我錢,我拒絕了,帶她們離開才是我該做的。”涂志軍淡淡地說,他話鋒一轉,“但我回來的路上,看著一路的應急點,還有交通人的一路保障,我真的為四川驕傲,為我是交通人的一員驕傲!”
大轉運能夠這么迅速,參與其中的駕駛員功不可沒。除了涂志國、李興明,千佛旅游運業有限責任公司駕駛員劉文武在綿陽客車駕駛員的圈子中很“出名”。地震來襲之時,劉文武和其他旅游大巴駕駛員一樣,第一時間尋找自己的游客,并耐心安撫。8月9日凌晨2時,劉文武駕駛著旅游客車開始由溝口向九寨溝縣城艱難進發。短短40多公里路他開了3個小時。沿途不時有塌方,劉文武利用車燈,時刻關注著山體,謹慎駕駛,終于在凌晨5時抵達九寨溝縣城,并在下午14時抵達綿陽。
“作為駕駛員,轉運旅客義不容辭,只要一聲令下,我還會加入戰斗!” 劉文武的一句話,道出了所有駕駛員的心聲。
客運站:這里就是溫暖的家
平武縣運管所工作人員組織游客盡快轉運。
從8月12日開始,平武客運站陸續開始恢復客運班線,與前幾日的人頭攢動相比,顯得有些冷清,作為日均運送旅客約1000人次的小站,這也許才是它應有的模樣。
平武是個寧靜的小城,全縣人口不到20萬,然而卻是東環線距離震中九寨溝最近的縣。從8月9日開始,一輛輛滿載乘客的大巴車在這里進行接駁轉運,去往綿陽、成都。9日凌晨到10日傍晚,平武客運站迎來了開站史上最多的車流量和人流量。人車的暴增,并沒有讓平武客運站變得混亂,在轉運期間沒有投訴事件發生,更沒有安全事故發生。
“今年6月底,平武縣運管所舉行了一次不打招呼、無預案的應急演練,由于集結時間超過了要求,我們被狠狠批評了一頓。”平武客運站站長、通力運業龍州公司總經理王成感慨道,正是有了教訓,這一次才能接承受如此大的考驗。
8月8日23時,平武客運站就開始了忙碌起來,各項應急準備工作有序展開。龍州公司迅速集結運力24輛,隨時待命。
除了準備應急運力外,客運站還面臨一大難題,作為中轉站,必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于是,8月9日清晨不到6點,平武客運站的三位普通員工——高梅,蒲敏,張菜華,便忙碌著熬粥、蒸饅頭。從8月9日清晨到10日傍晚最后一批游客離開。平武客運站的饅頭沒有間斷過,粥也從來沒有涼過。很多乘客在接過熱乎乎的稀飯時,眼淚“唰”地就流出來了。
在平武客運站為轉運游客提供如家般的服務之時,成都的東站汽車客運站和茶店子客運站也在緊張的忙碌中。兩個客運站24小時開啟,專門設置轉運旅客接待點和休息安置區,向旅客發放飲水食品,組織工作人員及志愿者有序引導旅客換乘飛機、鐵路、地鐵、公交和班線客運,同步打開多條安全出入通道,保證旅客有序安置和疏散。
一次轉身、一次逆行,是“四川交通精神”最好的詮釋。在搶通保通現場,在轉運路上,在需要幫助的地方,處處都是交通人的身影,處處都是溫暖的感動。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