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農“流汗又流淚”,多省發生“倒奶殺牛”
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多地乳企拒絕或者減少收奶,奶農“倒奶殺牛”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甚至有專家表示,如果不妥善解決,廣大奶農將是“去年吃苦瓜,今年吃黃蓮”,繼2014年年初“奶荒”到本輪“奶剩”之后,國際奶價第三季度或將再次反彈。
多省遭遇“倒奶殺牛”,上半年乳業形勢不樂觀
受多種因素影響,近期我國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生鮮乳,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倒奶僅僅是開始,隨著收購價格持續走低和養殖成本持續高位,奶戶殺牛棄養現象涌現。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山東,“倒奶殺牛”現象蔓延至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北方主產區,主要發生在散戶中間。“這一輪‘倒奶殺牛’相比以前有所加劇,多個地區都出現了。2014年年底,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也出現奶農棄養,這在15年來還是首次。”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
“全球奶價低迷在今年七八月份前不會有改觀。如果不解決現在的賣牛殺牛問題,會影響今后2年到3年的奶業發展。”王丁棉說。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未來受乳企庫存奶粉較多、乳制品消費增速下降以及國際市場預期增產降價等因素影響,乳企收購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國產奶粉低1萬元
業內專家認為,國際奶價持續走低、進口奶粉激增、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是企業拒收限收牛奶、農戶“賣奶難”的直接推手。自2014年春天起,隨著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牛奶產能增加,俄羅斯實行進口禁令,國際市場牛奶供大于求,奶價大幅下行。全球奶價自2014年3月開始持續下跌,新西蘭、歐盟的原奶價格跌幅達40%。
“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噸國產奶粉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轉向更多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農業部奶辦有關人士說。
據了解,2014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長20.2%,全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2%,奶源相對過剩,而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增長緩慢。隨著中澳自貿區簽訂、歐盟牛奶生產配額解禁等,今后我國乳業將面臨更多壓力。
“‘奶剩’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國乳業的國際競爭力弱,生產成本高、效率低,沒有形成產業化鏈條一體化的格局。”從事乳業咨詢的北京普天盛道公司總經理雷永軍說。
與“狼”共舞需長短期共同謀劃“苦練內功”
面對奶農“流汗又流淚”,農業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發揮地方奶業協會和奶農合作組織的作用,維護生鮮乳正常收購秩序。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出臺奶粉收儲補貼、救助奶農補貼、信貸金融支持等辦法,幫助奶農渡過難關。
專家認為,當前,相關部門和協會要切實做好企業工作,讓企業、奶農各讓一步,做好生鮮乳收購,將損失減少到最低。同時,政府應出臺具體措施,推動奶粉收儲,落實奶農救助補貼。
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說,如果放棄了自有奶源的建設,完全依靠進口,那么我國奶業很可能喪失乳粉的國際定價權,更使我國乳品加工行業陷入被動發展的局面。
專家指出,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民族乳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扶持奶牛大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大力扶持奶農合作社發展,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
“在加工和消費方面,要切實采取措施引導乳企多用生奶來生產鮮牛奶,減少復原奶的使用,引導消費者飲用鮮牛奶。此外,要推動實施乳業生產領域的保險和托底政策,在奶價大幅降低時確保奶農利益有最低保障。”廣東省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關偉昆說。
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從“奶荒牛貴”到“倒奶殺牛” 我國奶業近年屢陷市場怪圈
過去幾年我國奶業市場屢屢陷入“倒奶殺牛”和“奶荒牛貴”的養殖怪圈: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受消費者恐慌心理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內蒙古、河北等全國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2.30元/公斤,黑龍江和寧夏生鮮乳價格甚至跌破2元/公斤。奶牛養殖效益下滑,直接挫傷了奶農積極性,賣牛殺牛現象嚴重,奶牛存欄量迅速下降。
200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市場對乳制品的需求逐漸恢復,生鮮乳價格觸底回升,奶業開始恢復性增長。國家出臺舉措鼓勵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乳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散戶奶農面臨生存壓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衛生不達標”為由拒絕收購散戶手工擠奶,吉林長春等地出現倒奶賣牛現象。
2012年以來,由于奶牛散養戶大量退出,但是規模化牧場未能填補缺口,全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減少,“奶荒”嚴重,原奶收購價格直線攀升。至2014年初,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攀升到每公斤4.27元左右,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與2009年的低谷相比將近翻了一倍,乳業市場“漲聲一片”。
為應對“奶荒”困局,國內乳業巨頭加大“走出去”力度,把常溫奶高端產品的奶源更多轉移到海外。與此同時,在全球奶價疲弱的背景下,低價進口乳制品開始不斷沖擊國內市場。國內生鮮乳平均價格自2014年春節過后迎來拐點,進入下滑區間。到2015年1月第一周,全國主產區生鮮乳價格為每公斤3.67元,同比下降12.4%。由于飼養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鮮乳,青海、河北、山東、廣東等地頻發散戶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短評
“倒奶殺牛”背后是——市場的失序,政府的缺失
奶價有漲有跌本屬正常的市場現象,奶牛或買或屠也是奶農的自主行為,但如果每隔幾年就出現價格大幅漲跌的“過山車”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奶荒和殺牛在奶業領域不斷交替上演,那么這樣的市場就不太正常了。
市場反常的背后,存在無理因素。“滯銷降價—倒奶殺牛—緊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這一魔咒在奶業已存在多年,暴露出的是市場的失序,以及政府的失位。在奶業市場秩序尚未有效建立時,一味放任市場,任由市場之手揮舞,只會加大價格波動,出現更多“倒奶殺牛”極端事件,不但奶農利益遭受損害,也直接危害中國奶業發展。
奶農“倒奶殺牛”,政府豈能袖手旁觀。在市場無形之手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之時,各級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減少“倒奶殺牛”極端事件的出現。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加強政府、乳品企業、行業協會、養殖戶聯動機制,積極協調乳企和奶農關系,鼓勵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把損失降到最低,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穩定奶業生產。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奶農的救助舉措。奶牛養殖是不少農民脫貧致富的唯一路徑,在“賣奶難”嚴重地區,地方政府應對陷入困難的奶農實施基本救助,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奶農渡過難關。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秩序的培育,啟動生產監測和風險預警機制,建立收儲機制,合理調節洋奶進口供需,減小價格的大起大落。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加強宏觀政策指引,制定乳業發展長遠戰略,引導我國奶牛養殖由“散、弱、小”走向規模經營,引導我國乳業從傳統走向現代。
-新聞延伸
農業部:加大監測協調力度緩解“賣奶難”
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11日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
農業部表示,將積極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農業部表示,將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工作。目前,農業部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產周報制度,及時調度生鮮乳生產銷售狀況,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奶農倒奶數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
農業部稱,將積極爭取財政、工信、質檢、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農救助、奶粉臨時收儲、擴大乳制品消費等方面政策措施。
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及時監測全國生鮮乳生產銷售形勢,根據形勢變化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適時出臺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