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電 在今日的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圍內的人命財產救援能力,中國將不斷提高搜救衛星系統的遇險報警服務能力。
資料圖:11月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4顆、第25顆北斗導航衛星,開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 中新社發 王玉磊 攝
吳春耕介紹稱,國際搜救衛星組織聯合委員會第31屆會議于2017年10月下旬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中國交通運輸部派代表團參加了此次會議。代表團向會議提交了《北斗系統搭載搜救載荷技術狀態》和《北斗系統搭載搜救發射計劃》兩份文件,會議同意將北斗系統及北斗系統搭載遇險搜救載荷寫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中軌搜救衛星系統框架文件,這標志著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系統邁出了第一步。
國際搜救衛星系統是由美國、前蘇聯、法國和加拿大聯合開發的全球公益性衛星遇險報警系統,為航海、航空和陸地用戶提供免費的遇險報警服務。在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推動下,從2000年開始,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格洛納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上搭載搜救載荷,形成中軌衛星搜救系統,可以實現更高的定位精度、更短的等待時間,以及全球覆蓋能力。
吳春耕指出,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圍內的人命財產救援能力,樹立中國履行國際人道主義救助相關公約責任義務的國際形象,支撐北斗系統的國際化發展,對于進一步提供北斗系統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即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中軌搜救系統空間載荷和地面系統的核心技術,研制自主控制的北斗中軌衛星搜救系統的時機已經成熟。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和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推進相關工作,不斷提高中國搜救衛星系統的遇險報警服務能力,加速現代化、國際化步伐,使搜救定位更加精確,救援行動更快展開。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