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推進和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等戰略的實施,對海上搜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海上搜救體系建設,筑牢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線,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履行好我國搜救責任區的義務,維護好我國海洋權益。
海上搜救肩負著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海洋環境、涉海用海活動提供安全保障的重任。何建中介紹:“當前,我國海上搜救已形成以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和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部際聯席會議為制度保障,以專業救助力量、國家公務和軍隊力量為中堅力量,以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較為完備的國家海上搜救體系。”僅在2017年,全國共組織協調海上搜救行動2063次,成功搜救1462艘遇險船舶、15046名遇險人員,日均成功搜救42人,人命搜救成功率96.3%。
何建中認為,目前海上搜救任務日益繁重,海上搜救難度越來越大,尚未做到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特別是深遠海搜救能力不能滿足需要。“今年1月6日在東海發生的‘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在世界航運史上沒有先例,極大考驗著我國海上搜救能力。”何建中舉例說。
加強海上搜救體系建設任重道遠。他建議,一是加快海上搜救立法進程,推進國內法規和國際相關公約的接軌,賦予海上搜救工作應有的法律地位和責權邊界。二是提升海上搜救和溢油處置能力,加大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優化完善海上搜救保障體系建設布局,構建精干實用專業的海上搜救和溢油應急處置隊伍。三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對海上搜救的領導,落實屬地責任,確保搜救機構、人員、經費、裝備有效落實。四是加強海上搜救國際交流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溝通協作,提升合作層次,以開放的態度與東盟國家建立搜救合作機制。
針對當前國家立法資源有限的情況,何建中建議,可先行研究出臺關于加強水上搜救工作的意見,對各方搜救職責、工作程序、保障措施等予以規范指導。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